成语拼音:dùn yì wú mèn
成语解释:见“遁世无闷”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无为论》:“欲使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,舒卷随取,进退自然,遁逸无闷,幽居永贞,亦何荣乎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处世
繁体字形:遯逸無悶
英文翻译:leave the world without regret
遁:1.逃避;逃走:逃遁。宵遁。2.隐藏;消失:隐遁。遁迹。
逸:1.安乐;安闲:安逸。以逸待劳。一劳永逸。2.逃跑:奔逸。逃逸。3.避世隐居:隐逸。逸民。4.散失;失传:逸文。逸书。逸事。逸闻。5.超过一般:超逸。逸群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闷:[mèn]密闭;不透气:闷葫芦。闷子车。[mēn]1.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:闷热。打开窗户吧,房里太闷了。2.使不透气:茶刚泡上,闷一会儿再喝。3.不吭声;不声张:闷头儿。闷声不响。4.声音不响亮:他说话闷声闷气的。5.在屋里呆着,不到外面去:他整天闷在家里看书。
哎呀,今儿咱们来唠唠“遁逸无闷”这个成语,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!先来句例句开开胃:“老王退休后搬到山里种菜养鸡,每日看云卷云舒,真有点遁逸无闷那意思。” 你瞧,这词儿说的不就是远离喧嚣、自得其乐的状态嘛!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‘遁逸无闷’跟‘躺平’有啥区别啊?”嘿,问得好!躺平是消极应对,遁逸无闷可讲究主动选择。就像隔壁张姐辞了高管工作开民宿,人家可不是混日子,而是把生活调成了自己喜欢的频道。说白了,一个是被动挨打,一个是主动出招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“小李周末手机一关,带着帐篷就往郊外跑,同事都说他这是现代版遁逸无闷。” 你看,这种“间歇性遁逸”反而成了都市人的充电宝。不过话说回来,真有人能完全做到遁逸无闷吗?要我说啊,重点不在形式,而在心境。哪怕住在CBD,只要心里不装烦心事,照样能活出逍遥劲儿。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年轻人流行搞“数字隐居”,手机开勿扰模式、社交媒体断更,这不就是21世纪的遁逸无闷?表面看着像逃避,实则是给自己腾出呼吸空间。就像我二舅说的:“手机里的热闹是别人的,窗台上的多肉才是自己的。”这话糙理不糙啊!
说到底,遁逸无闷的精髓在于“进可攻退可守”的生活智慧。它不是非得归隐山林,而是能在纷扰中找到自己的节奏。就像咱小区门口修鞋的老刘头,边修鞋边哼京剧,那悠然自得的模样,可不就是活脱脱的市井版遁逸无闷?要我说啊,这成语搁现在不仅没过时,反而越来越有现实指导意义了。
最后敲个黑板:遁逸无闷不是摆烂,而是给心灵安个暂停键。下次当你被工作群轰炸得头大时,不妨试试关掉通知泡杯茶,说不定就能咂摸出点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滋味来。生活嘛,总得给自己留块清净地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