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òu
  • tōng
  • j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òu gǔ tōng jīn

成语解释:透:通过。贯通古今

成语出处:元·王吉昌《行香子·木金间隔》:“杳冥时,踪迹难寻,无中显有,透古通今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透古通今

英文翻译:From ancient to modern

透古通今的意思

透:1.(液体、光线等)渗透;穿透:透水。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。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,找出它的本质。2.暗地里告诉:透消息。透个信儿。3.透彻:把道理说透了。我摸透了他的脾气。4.达到饱满的、充分的程度:雨下透了。我记得熟透了。5.显露:这花白里透红。
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透古通今”?简单说,就是一个人既能理解过去的历史规律,又能看清当下的现实逻辑。比如我们常说“以史为镜”,但具体怎么用?举个例子: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打破贵族特权,推行军功授爵,这种“打破固有利益”的思路,放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,是不是也能用来激发员工积极性?

有人问:“学历史对现代生活真有帮助吗?”不妨看看丝绸之路。古人用骆驼和马匹连通欧亚,今天我们用互联网和物流网连接全球——本质上都是“搭建通道、促进交换”。历史从未重复,但人性需求和技术演进的逻辑始终相通。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,和唐代集市吆喝的商人,核心都是建立信任、促成交易。

为什么说“透古通今”需要想象力?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的水利技术,现代工程师能从中发现环保智慧;敦煌壁画的矿物颜料配方,启发了当代文物保护的新材料研发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,就像玩拼图时突然找到关键碎片,既需要知识储备,更依赖创造性思维。

有个有趣现象:科举制度曾因僵化被诟病,但它“考试选拔”的公平内核,却演变成了现代公务员制度。这说明什么?任何时代都需要在传统中筛选出永恒价值。就像现在热议的人工智能,与其恐惧它取代人类,不如像古人驯化野马那样,找到驾驭新技术的智慧。

个人觉得,“透古通今”最妙的是视角切换。参观博物馆时,我常想象展柜里的青铜器曾是宴饮现场的焦点,而手机里的短视频未来也可能成为历史研究的素材。这种时空穿梭感,让人既敬畏历史长河的浩荡,又珍惜当下创新的可能。毕竟我们今天创造的,终将成为后人眼中的“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