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zāi bì nàn
成语解释:避:躲开。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似这等逃灾避难,倒不如奔井投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逃避灾难
繁体字形:逃災避難
英文翻译:Escape from disaster
逃:1.逃跑:追歼逃敌。2.躲避:逃荒。逃学。
灾:1.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:水灾。兵灾。2.个人遭遇的祸患:没病没灾。3.“菑”,另音zī
避:1.躲开;回避:退避。避而不谈。避一会儿雨。2.防止:避孕。避雷针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