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kě ér zhǐ
成语解释: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適可而止
英文翻译:not overdo sth.
适:[shì]1.相合:适用。适意。2.舒服:安适。3.恰巧:适逢其会。4.去:无所适从。5.旧指女子出嫁:适人。[kuò]迅疾。用于人名。姓氏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止:1.停止:止步。止境。不止。2.拦阻;使停止:禁止。制止。止血。止痛。止得住。止不住。3.(到、至…)截止: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。4.仅;只: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。5.姓。
“适可而止”这个词听起来像长辈的唠叨,但它的智慧究竟藏在哪里?举个例子:小明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,结果体力透支进了医院。这时候朋友对他说:“减肥要适可而止,饿坏了反而得不偿失。”你看,明明是为了健康,用力过猛却成了伤害。
有人问:为什么“适可而止”特别适合用在职场?想象一个程序员熬夜赶项目,连续三天只睡四小时,结果代码错误率翻倍,被领导批评效率低下。这时候同事劝他:“加班可以,但要适可而止,机器过热都会死机,何况是人?”过度投入反而让目标更遥远,就像拉满的弓箭容易绷断。
“适可而止”和“半途而废”有什么区别?这个问题值得深究。比如学生复习时,有人每科都草草看几页就说“适可而止”,这其实是偷懒;而有人背完重点章节后主动停手,留时间做模拟题,这才是真正的分寸感。前者是逃避,后者是策略——关键看行为背后的目标是否清晰。
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“适可而止”场景是什么?据我观察,是亲密关系里的关心。父母每天打十个电话追问子女行踪,情侣要求对方秒回所有信息,这些以爱为名的控制欲,就像给盆栽浇滚烫的开水。正如那句老话:“绳子勒得太紧会断,感情抓得太牢会散。”
现代人为何更难做到适可而止?手机里的短视频永远刷不完,购物节的折扣永远有下一波,这种“无限续杯”的诱惑让人停不下脚步。但自然规律告诉我们: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。我曾在连续工作15小时后突然眼前发黑,那一刻才真切体会到:真正的自律,不是拼命坚持,而是懂得何时收手。
把握适可而止的尺度,其实是对自我认知的考验。就像煮汤时撒盐,撒多了毁一锅汤,撒少了食之无味。下次准备熬夜追剧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决定会让明天的我感谢现在的自己吗?答案往往就在问题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