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ò
  • m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ò mén bù rù

成语解释: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大公无私

繁体字形:過門不入

英文翻译:be very busy with public duty

过门不入的意思
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过门不入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个画面:一个人匆匆路过家门口,却连门都没进就转身离开。这个成语究竟想表达什么?它背后的故事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呢?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是社区医院的医生,疫情期间连续加班半个月。有天他送药路过自己家楼下,孩子趴在窗台上喊“爸爸”,他却只是挥挥手,转身又赶回医院。同事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看一眼,他说:“排队看病的人还等着,这时候停下来,我心里过不去。”这种“过门不入”的行为,恰恰体现了责任与个人生活的冲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表现责任心?其实成语的价值在于传递精神内核。就像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老王,雨季来临前每天巡查到凌晨。有次暴雨预警时,他明明已经开车到小区门口,看到业主群里的渗水照片,调转车头就回了工地。这种选择不是作秀,而是关键时刻的取舍——家门近在咫尺,守护的却是更多人的家门。

现代人该如何理解这种传统智慧?我观察到有趣的现象:外卖小哥给整栋楼送餐却顾不上自己吃饭,程序员连夜修复系统漏洞忘记约会时间……这些新时代的“过门不入”,本质上都是对职责的坚守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不应将其浪漫化为“必须牺牲”的道德绑架。就像朋友李姐说的:“该拼命的时候不含糊,但平常日子还是得学会推门回家。”这句话点破了成语的现实意义——关键在于懂得区分特殊情况和日常状态。

换个角度想,“过门不入”的反面不是懈怠,而是另一种智慧。认识的设计师阿Ken有次推掉高薪项目,只为陪女儿完成毕业作品。他说:“门里门外都是人生考场,有时候进门比出门更需要勇气。”这种选择同样值得尊重,它提醒我们:在崇尚奉献的同时,也要珍惜触手可及的温暖。
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践行“过门不入”精神的人,会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点:清楚知道自己为何而坚持。就像消防员出警时不会犹豫,科学家在实验室通宵时眼里有光。这种选择背后不是盲目,而是经过权衡的清醒认知。或许这正是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——它照见的是人性中那份超越自我的光芒。

过门不入的造句

  1. 造句 大禹治水,尽心尽职,过门不入。
  2. 造句 秦政自嘲一笑,却是过门不入,调转马头,沿着城墙从南城门朝北城门而去。
  3. 造句 顶头上司在里边,他过门不入,确实很有些说不过去。
  4. 造句 你我两家通家之好,而你却过门不入,这可不合乎礼节!
  5. 造句 既如此,岂有过门不入之理?龙灵公这就快快请进,陪我好好痛饮几杯!
  6. 造句 公孙大人,为何过门不入啊?莫非我大哥闭门不纳,竟敢慢待你这位司隶府的神箭公?
  7. 造句 你还有脸说上次!上次明明是你‘过门不入’,还要说一大堆的话来伤我!现在反倒是把帐算在我头上了!
  8. 造句 此次途经汉中,雷瑾自然是要与曹文诏见见面的,过门不入,徒惹猜疑,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。
  9. 造句 这身影当然就是钱坤,他告别了丛林矮人联盟,正赶往精灵部落,这里离精灵部落十分的近,没有过门不入的道理。
  10. 造句 小秋没有争论,关于风婆婆的传言,他从小听到大,印象中有点可怕,接下来的路程里,他一直在寻思过门不入的借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