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ǒ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ì yǒng kū qì

成语解释:辟:通“擗”,以手拍击胸膛;踊:用脚顿地。捶着胸跺着脚大哭。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衰绖管屦,辟踊哭泣,所以谕哀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悲伤时

繁体字形:辟踊哭泣

英文翻译:Cry

辟踊哭泣的意思

辟:[bì]1.君主:复辟。2.姓。3.排除:辟邪。4.同“”。5.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:辟举(征召和荐举)。[pī][辟头](pītóu)同“劈头”。[pì]1.透彻:精辟。透辟。2.驳斥或排除(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):辟谣。辟邪说。3.法律;法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

踊:往上跳:踊跃。

哭: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,有时候还发出声音:哭诉。放声大哭。
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辟踊哭泣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。先来举个例子吧:老李得知儿子意外去世的消息后,当场辟踊哭泣,捶胸顿足的样子让在场者无不落泪。这种极度的悲痛表现,正是这个成语的典型场景。

什么是“辟踊哭泣”?其实这个动作组合本身就暗藏玄机。“辟”指捶打胸口,“踊”是跺脚的动作,加上放声痛哭,三个动作叠加呈现的,是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时最本能的情绪宣泄。就像突然被抽走呼吸的空气,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反应。

有个真实案例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:去年社区里有位独居老人去世,邻居发现时,她远嫁外地的女儿踉跄着冲进屋子,先是呆立了几分钟,接着突然开始疯狂捶打自己的胸口,赤着脚在地板上跺得咚咚作响,哭喊声穿透了三层楼房。这种超越语言表达的悲痛,正是“辟踊哭泣”最鲜活的注解。

现代人还需要这样的情绪表达吗?在心理咨询室见过太多强忍泪水的人。有位程序员在母亲葬礼上始终挺直腰板,直到三个月后对着治疗师才崩溃地捶打沙发——当代社会的情绪管理,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宣泄本能。适度释放或许比永远得体更重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用在普通悲伤场景。比如有人说“考试失利后辟踊哭泣”,这就显得夸张了。真正适用的,是那些直击生命根基的丧失:至亲离世、家园毁灭、毕生心血付之东流。就像暴雨中的老树,根系被洪水冲垮时的剧烈震颤。

在古籍修复工作中见过有趣的现象。《礼记》竹简上这个成语出现过十七次,有十三次与祭祀相关。古人通过规范化的悲痛仪式,既疏导个体情感,又维系宗族认同。这种集体情绪管理的智慧,放在今天仍有启发——我们是否在追求情绪自由时,丢失了某些重要的文化缓冲层?

最近重读《活着》,福贵目睹亲人接连去世时的反应,远比文字描述更接近“辟踊哭泣”的原始状态。这种跨越时代的共鸣提醒我们:有些情感不需要精致包装,当痛苦深重到言语失效时,身体自会找到表达的方式。

下次在影视剧里看到类似场景,不妨留意演员的肢体语言。真正动人的表演往往在细节:捶胸的力度是否带着自我惩罚的意味?跺脚节奏是否暗合心跳频率?这些微妙的处理,让程式化的动作有了生命温度。

"辟踊哭泣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