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o duǎn liàng cháng
成语解释:谓比较高低。
成语出处:清·蒋恩《兵灾纪略》:“当斯时也,君子道消,小人道长,谁敢与之较短絜长哉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比较
繁体字形:較短短長
英文翻译:Short and long
较:1.比较(高低大小等):较量。较劲儿。2.用于比较性状、程度:产量较去年有显著增加。3.表示具有一定程度:用较少的钱,办较多的事。4.计较:锱铢必较。5.明显:彰明较著。二者较然不同。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絜:[jié]同“洁”[xié]1.量度物体周围的长度。2.泛指衡量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“较短絜长”是什么意思?简单说,就是比较事物的长短或优劣。比如有人问:“这两条路哪条更快?”你回答:“左边路程短但红绿灯多,右边绕远但一路畅通,得较短絜长再决定。”这里的关键不是单纯比“数字上的长短”,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做综合判断。
这个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景?举个例子,职场中选合作方案时,老板可能会说:“别急着拍板,咱们先把A计划和B计划的成本、风险、收益都列出来,较短絜长之后再做决定。”这种场景下,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性分析的态度,避免凭直觉冲动行事。
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这种思维方式?我发现,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容易被片面数据带偏。比如买手机时,有人只盯着摄像头像素,却忽略了续航能力。这时候就需要“较短絜长”——把性能、价格、售后等要素放在同一维度比较,就像买菜时既要看单价也要看新鲜度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‘比较’有什么区别?”区别在于系统性。比如装修房子时,单纯比价格可能选到劣质材料,但若把环保等级、使用寿命、维护成本同步考量,才是真正的“较短絜长”。我自己装修时就吃过亏,后来学会用Excel表格给每个选项打分,决策效率明显提升。
如何避免比较过程中钻牛角尖?有个小技巧:设定比较维度上限。比如找工作最多比较5个关键因素,旅游规划不超过3个核心需求。去年帮朋友策划蜜月旅行时,我们锁定“交通便利”“隐私性”“拍照出片率”三个维度,两天就定下了目的地,这就是有效比较的实战案例。
观察身边那些善于决策的人,他们往往在“较短絜长”时带着明确目标。就像健身教练制定饮食计划,不会单纯比较食材热量,而是结合训练强度、营养配比、个人口味来调整。这种有方向的比较,比无目的较真更有实际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