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ū jí bì xiōng
成语解释:趋:奔向。吉:吉利,平安。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,避开凶祸灾难。亦作“趋吉逃凶”、“避凶趋吉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母子分珠》:“趋吉避凶,儒者之事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二回:“不然。圣人云: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吾等问于高明之人,当趋吉避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趨吉避凶
英文翻译:pursue good fortune and avoid disaster
趋:[qū]1.快走:趋走。趋进。趋前。趋奉。趋翔(快走像鸟展翅飞翔)。趋炎附势(奔走于权贵,依附有权势的人)。趋之若鹜(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,含贬义)。2.归向,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:趋向。趋势。大势所趋。3.鹅或蛇伸头咬人。4.追求,追逐:趋时(追求时髦)。趋利。趋光性。[cù]古同“促”,催促;急速。
吉:1.吉利;吉祥。与“凶”相对:逢凶化吉。2.吉林的简称。
避:1.躲开;回避:退避。避而不谈。避一会儿雨。2.防止:避孕。避雷针。
凶:1.恶;残暴:凶狠。穷凶极恶。2.伤害人的行为:行凶。3.厉害:来势很凶。闹得太凶了。4.不幸;不吉利。与“吉”相对:凶多吉少。5.指收成很坏;闹饥荒:凶年。
“趋吉避凶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,避开麻烦。比如有人常说“未雨绸缪”,这就是典型的例子:明早要出门,提前看天气预报带把伞,这就是在“趋吉避凶”——避免淋雨感冒,给自己省事儿。
有人问:“道理都懂,但为啥有时候就是做不到?”其实问题可能出在“惯性思维”上。比如很多人明知熬夜伤身,但总想着“再刷十分钟手机”,结果一两点才睡。这时候不妨用“趋利避害”来提醒自己:早睡第二天精神好,能高效工作;熬夜则可能头晕眼花,反而耽误事。把后果具体化,行动就容易多了。
生活中最实用的例子莫过于“防微杜渐”。老张发现电动车充电时插头有点发热,他立马换了新插座,而不是想着“再用两天没事”。这种及时止损的智慧,就像给生活装了安全气囊——可能一辈子用不上,但关键时候能救命。
有人担心:“太谨慎会不会错过机会?”这里有个平衡技巧:用“扬长避短”做选择。比如小王想转行,发现自己擅长数据分析却不懂编程,他就专攻数据可视化岗位,既发挥优势又避开短板。真正的“趋吉避凶”不是逃避挑战,而是聪明地分配精力。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“动态趋避”。以前说“三思而后行”可能要规划三个月,现在信息变化快,可以改成“小步快跑”:先做个简单版方案试试水,效果好就加大投入,发现问题及时调头。就像用手机导航,每开一段路就重新计算路线,反而比硬着头皮开错路更省时间。
最后想起老家有句俗话:“晴天修屋顶,雨天好乘凉”。与其等麻烦找上门再手忙脚乱,不如平时多观察生活细节。比如定期给电脑备份文件、给家人买医疗保险,这些小事积累起来,就是在给未来铺条踏实路。毕竟生活的艺术,有时候就是提前把“凶”化解成“吉”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