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ào
  • shǒu
  • zhī
  • ch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ào shǒu zhī chóu

成语解释:形容仇恨极深,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。贸,通“牟”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甘茂与樗里疾,贸首之雠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深仇大恨

繁体字形:貿首之讎

英文翻译:so full of hatred that each wants to get the other 's head

贸首之雠的意思

贸:1.交易;买卖:贸易。2.轻率;冒失:贸然。
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雠:1.校对文字。2.“讎”,也作“仇(chóu)”的异体字。

成语评论

贸首之雠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古代的故事。“贸”是交换的意思,“首”指脑袋,“雠”则代表仇恨,连起来就是说“为了利益交换脑袋的深仇大恨”。这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因利益冲突结下无法化解的仇怨。
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假设两家公司争夺同一块市场,一方用不正当手段抢走对方的客户,导致另一方濒临破产。这种情况下,双方的关系就可能演变成“贸首之雠”——彼此都认为对方断了自己的生路,这种仇恨甚至会延续到下一代创业者身上。

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极端对立?核心问题在于资源有限性与人性中的占有欲。当蛋糕只有一块时,争夺者往往只看到“你死我活”,却忽略了合作分蛋糕的可能性。比如古代两国争夺水源时,若能建立共同管理机制,或许就能避免世代为敌的局面。

再举个历史案例: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的恩怨。夫差为报父仇差点灭了越国,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后反杀成功。这种“你砍我一刀,我必还你十剑”的恶性循环,正是贸首之雠的典型表现。

现代社会能避免这种困局吗?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冲突缓冲机制。就像现代企业竞争中,既有专利诉讼,也有技术授权;国家之间既有贸易战,也有多边合作协议。主动设置“冷静期”、引入第三方调解,能有效阻止仇恨螺旋升级。

最后分享个观察:许多“贸首之雠”最初都是可以化解的小摩擦。就像两棵树的根系在地下争夺养分,如果强行砍断其中一棵,反而会导致水土流失。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底线思维,在对抗中寻找共生空间,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的能力。

"贸首之雠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