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i guó sàng jiā
成语解释:败:衰败,沦亡;丧:丧失。使国家沦亡,家庭败落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》:“自古败国丧家,未始不由妇人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国破家亡
繁体字形:敗國喪家
英文翻译:Lost nation and lost family
败:1.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(跟“胜”相对):战败国。立于不败之地。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。2.使失败;打败(敌人或对手):大败侵略军。3.(事情)失败(跟“成”相对):功败垂成。不计成败。4.毁坏;搞坏(事情):身败名裂。伤风败俗。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5.解除;消除:败毒。败火。6.破旧;腐烂:败絮。败肉。7.凋谢;枯萎:败叶。塘里的荷花都败了。8.败落: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。9.使败落:败家。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丧:[sàng]1.丢掉;失去:丧尽天良。丧权辱国。2.情绪低落;失意:懊丧。颓丧。[sāng]跟死了人有关的(事情):丧事。治丧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哎,说起“败国丧家”这个成语,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儿听着挺重,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啊?”别急,咱们先看个例子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董卓祸乱朝纲,有人评价他“专权跋扈,终致败国丧家之祸”,这就把成语用在了历史人物的错误决策上,说白了就是“搞事情搞到自家老巢都保不住”。
那有人要问了:“现在还能用这词吗?会不会太夸张?”好问题!比如最近有个纪录片讲企业盲目扩张,主持人说“贪大求全反成败国丧家之局”,这里把国家换成企业,既保留了原意又接地气。你看,活用成语就像炒菜加调料——关键得掌握火候。
不过得注意哈,这成语可不是随便往人身上扣的。举个栗子,要是邻居老王炒股亏钱,你说人家“败国丧家”就过分了,毕竟人家只是亏了私房钱嘛。所以用词得看场合,像穿衣服得分正式和休闲——不能拿燕尾服配拖鞋对吧?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,其实“败国丧家”背后藏着个警示:决策失误的连锁反应。就像多米诺骨牌,第一块倒了,后面哗啦啦全跟着遭殃。但话说回来,现在社会讲究容错率,偶尔摔个跟头未必就是“丧家”,关键得看能不能爬起来接着走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把“败国丧家”翻译成英文,该怎么既保留韵味又让老外听懂?这事儿可比想象中难,毕竟文化差异就像火锅底料——不是谁都受得了麻辣味。要不咱下回专门唠唠成语翻译的门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