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án kǒu áo áo
成语解释:谗:说别人坏话;嚣嚣:众口谗毁的样子。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人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无罪无辜,谗口嚣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众口谗毁别人
繁体字形:讒口嚻嚻
英文翻译:Slander and arrogance
谗:在别人面前说某人的坏话:谗言。谗害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嚣:[áo]同“隞”。[xiāo]吵闹;喧哗:叫嚣。喧嚣。
嚣:[áo]同“隞”。[xiāo]吵闹;喧哗:叫嚣。喧嚣。
“谗口嚣嚣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。它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,字面意思是“许多嘴巴在喧闹地说坏话”,用来形容谣言四起、众人纷纷诋毁的场景。比如公司里突然传出“小李靠关系升职”的流言,但谁也说不出具体证据,这种空穴来风的情况,就可以用“谗口嚣嚣”来形容。
为什么大家容易被谣言带着走?其实这和人的心理有关。就像看到天上飘着乌云,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觉得要下雨。当环境里充满不确定信息时,人们往往会本能地选择“随大流”。春秋时期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,现代职场里捕风捉影的八卦传播,本质上都是这种心理的体现。
面对谗口嚣嚣该怎么办?北宋文豪苏东坡的经历很有启发。他被贬黄州时,面对朝廷里的流言蜚语,选择在《定风波》里写下“莫听穿林打叶声”,这种“专注做自己”的态度值得学习。就像现在刷到网络谣言,比起急着转发,不如先查证信息来源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什么新变化?我发现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让“谗口嚣嚣”现象更常见了,但同时也给了当事人更多澄清的机会。去年某明星被造谣时,通过直播实时回应质疑,反而扭转了舆论风向。这说明面对谣言,主动沟通比沉默更有力量。
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被人议论的情况。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力,就像老话说的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。与其纠结于别人的评价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。毕竟,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,时间终会给出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