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áo
  • yán
  • mé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iáo jì yán méi

成语解释:调剂:调整使洽宜;盐梅:咸味和酸味。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。指调解家庭纠纷
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調劑鹽楳

英文翻译:Adjust the salt plum

调剂盐梅的意思

调:[diào]1.乐曲;乐谱:曲调。采菱调。2.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:C大调。五声调式。3.语音上的声调:调号。调类。4.说话的腔调:南腔北调。5.口气;论调:一副教训人的调。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。6.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、才情、气质:情调。格调。7.选调;提拨:从基层调选干部。8.调动:岗位调整。9.征集;征调:调有余补不足。10.调查:调研。内查外调。11.提取、调取(文件、档案等):调档。12.调换:调座位。[tiáo]1.搭配均匀,配合适当:调和。调谐。风调雨顺。饮食失调。2.使搭配均匀,使协调:调配。调味。3.调停使和解(调解双方关系):调停。调处。4.调剂:以临万货,以调盈虚。5.调理使康复:调养。调摄。6.调教;训练:有膂力,善调鹰隼。7.挑逗;戏弄:调笑。调情。调戏。酒后相调。[zhōu]朝,早晨:《广韵·平尤》:“调,朝也。”

剂:1.调和;调(tiáo)配:调剂。2.配制的药物:针剂。冲剂。麻醉剂。3.指某些起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的物质:杀虫剂。冷冻剂。4.剂子:面剂儿。做剂儿。5.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:一剂药。也说服(fù)。

盐:1.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(或其他阳离子)和酸根阴离子。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。如硝酸钠(NaNO3)、硫酸铵[(NH4)2SO4]等。2.食盐的通称。

梅:1.落叶乔木,品种很多,性耐寒,叶子卵形,早春开花,花瓣五片,有粉红、白、红等颜色,气味清香。果实球形,青色,成熟的黄色,都可以吃,味酸。2.这种植物的花。3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4.(Méi)姓。

成语评论

调剂盐梅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的智慧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一位厨师在炖汤时,发现咸味过重,顺手加入几颗酸梅平衡口感——这不就是“盐太咸用梅调”的具体实践吗?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梅子而不是糖呢?”其实古人早就发现,酸甜味比单纯加糖更能中和咸味的刺激感,这种味觉的博弈恰恰体现了动态平衡的重要性。

现代职场中,这个成语依然鲜活。想象一个产品开发团队:工程师追求技术完美,市场部强调用户需求,财务部紧盯成本控制。这时候项目经理就像拿着调味勺的厨师,既不能让技术理想主义“齁住”项目进度,也不能让商业考量“冲淡”产品灵魂。这种微妙的调和艺术,本质上就是在不同利益诉求间“调剂盐梅”。

有人质疑:“现在讲究效率至上,慢慢调和不是浪费时间吗?”其实真正的调和不是和稀泥,而是像交响乐指挥那样,让不同声部在正确时机发声。去年我参与过一个社区改造项目,居民、商户、政府部门的诉求南辕北辙。经过三个月反复沟通,我们最终找到了既能保留老街区韵味、又能满足商业发展的改造方案——这种多方共赢的结果,恰恰印证了“调和”不等于妥协,而是创造性的解决方案。

在家庭教育中,“调剂盐梅”同样适用。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像未定型的陶土,既需要规矩来塑形(盐的固化作用),又需要包容来保持可塑性(梅的软化特性)。我邻居家的妈妈就深谙此道:孩子沉迷游戏时,她会用“完成作业就能获得游戏时间”的方式,既守住底线又给予弹性空间。这种教育智慧,本质上就是在严格与宽容之间寻找黄金分割点。

当我们用这个成语的视角观察世界,会发现很多矛盾本质上是不同元素的配比失衡。就像中医讲究的“君臣佐使”,治国理政中的宏观调控,甚至个人生活中的工作休息平衡,都在演绎着“调剂”的永恒课题。关键在于理解:没有绝对正确的配方,只有与时俱进的动态调整——这或许就是古老智慧给现代人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