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ì
  • dào
  • huì
  • y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ì dào huì yín

成语解释: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,招致别人来偷盗;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,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。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同“诲淫诲盗”

繁体字形:誨盗誨滛

英文翻译:encourage theft by exposing one's valuables and lust by displaying one's charms

诲盗诲淫的意思

诲:教导;诱导:教诲。诲人不倦。

盗:1.偷窃:盗取。2.抢劫财物的人:强盗。海盗。

诲:教导;诱导:教诲。诲人不倦。

淫:1.过多;过甚:淫雨。淫威。2.不正当的男女关系:奸淫。3.放纵:骄奢淫逸。4.心乱;迷惑:富贵不能淫。

成语评论

诲盗诲淫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,但它的核心问题其实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。举个例子:一部电影如果过度渲染犯罪细节,甚至把反派塑造成“酷炫”的形象,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误以为“学坏就能成功”——这种内容算不算“诲盗诲淫”呢?答案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意引导观众模仿不良行为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故事创作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传递的价值观”。比如某短视频博主专门展示撬锁技巧却不强调违法后果,这就存在教唆风险;而普法节目演示同样技术时强调防盗意识,性质就完全不同。创作自由与责任意识的平衡点,正是这个成语给我们的现实拷问。

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互联网时代让“诲盗诲淫”有了新形态。某游戏主播在直播中辱骂队友,结果未成年粉丝争相模仿“口吐芬芳”,这种示范效应其实暗合了成语的本意。这时候我们会发现,古人说的“诲”不仅是主动教导,更包括无意识的负面影响。

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个人认为既要避免因噎废食,也要建立有效防护。就像家长不会因为菜刀能伤人就不做饭,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内容分级制度,同时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。当观众学会辨别虚构与现实、娱乐与教唆时,“诲盗诲淫”的负面影响自然会减弱。

回到成语本身,它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每个时代对“引导”与“误导”的思考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动态的眼光看待它:既要警惕不良引导,也要相信大多数人具备基本判断力。毕竟,真正的好内容永远经得起价值观的考验。

诲盗诲淫的造句

  1. 造句 对那些诲盗诲淫的宣传要坚决制止。
  2. 造句 杂书大多格调不高,有些属诲盗诲淫之书,有些跟“怪力乱神”有关联,但有的杂书很有“生活”,颇能展现社会和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。
  3. 造句 香港的电视、电台受到严格监管,难以出轨,报上诲盗诲淫的文章也是少数。
  4. 造句 “《小辞店》在当时是和诲盗诲淫画上等号的,就连唱《小辞店》的人,也被视作下流,低人一等。
  5. 造句 但由于历史原因,戏剧《小辞店》一直与诲盗诲淫划等号,数度禁演。
  6. 造句 文章指出,地下电台全用闽南话、客家话广播,穿插低俗故事、笑话,男女广播员打情骂俏,诲盗诲淫,无所不用其极,骗取听众入神。
  7. 造句 文章还表示,地下电台全用台语、客家话广播,穿插低俗故事、笑话,男女广播员打情骂俏,诲盗诲淫,无所不用其极,骗取听众入神。
  8. 造句 地下电台全用“台语”(闽南语)、客家话广播,穿插低俗故事、笑话,男女广播员打情骂俏,诲盗诲淫,无所不用其极,骗取听众入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