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í wú zhī yè
成语解释:词:言词,词句。形容文字简炼,无枝蔓之辞。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有唐善人墓碑》:“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,皆理义撮要,词无枝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或作文等
繁体字形:詞無枝葉
英文翻译:Wordless
词:1.(词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词。义正词严。词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。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枝:[zhī]1.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:树枝。枝干(gàn)。竹枝。节外生枝。枝柯。枝节(a.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;b.细碎的,不重要的)。2.量词,指杆形的:一枝铅笔。3.古同“支”,支持,分支。[qí]古同“歧”,岔。
叶:[yè]1.叶子,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:树叶。复叶。2.某些像叶子的薄片:铜叶。扇叶。3.同“页”。4.较长时期的某一段:20世纪中叶。[xié]和洽。常指声音的调谐:叶声。叶韵。
“词无枝叶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来看例子:“领导开会时总强调‘词无枝叶’,要求报告必须删掉所有修饰语。”这里直接展现了职场中追求高效沟通的场景。这个成语原指树木没有旁枝末节,现比喻语言简洁不啰嗦,和“开门见山”是近亲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词无枝叶的表达?试想这样的情景:急救医生对着实习生喊“肾上腺素0.3毫克静推”,而不是说“请拿那个装在小玻璃瓶里的透明液体”。精准的医学指令验证了关键场合必须去掉语言枝叶,生死攸关时刻,每个字都是救命毫毛。
教学中如何实践这个词?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,把学生写的“在阳光明媚的清晨,我迈着轻快的步伐”改成“早上七点我去图书馆”,看似无情却教会学生区分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。这种教学智慧,就像园艺师修剪盆栽,去掉杂枝才能凸显主干之美。
有人觉得简洁表达会丧失温度,真是这样吗?看这个温情案例:“爸,卡里打了三万,安心治病”比大段抒情更能体现行动关怀。文字的温度不在字数多少,而在于是否直抵人心。就像煲汤,大火快煮的清水白菜,未必输给文火慢炖的十全大补汤。
观察日常对话会发现有趣现象:外卖小哥说“电梯坏了走楼梯”,比物业公告里的“垂直运输设备临时检修”更高效。这说明真正的词无枝叶不在学历高低,而在于对场景的精准把握,就像好厨师懂得什么时候用快炒,什么时候要慢炖。
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,十五秒讲清一个知识点已经成为必备技能。这种环境倒逼着人们锤炼语言,就像把整片森林浓缩成盆景。但要注意别走向另一个极端——把必要的解释说明也当作“枝叶”砍掉,毕竟,修枝剪叶是为了让主干更挺拔,不是要把树砍成电线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