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í yán yì zhèng
成语解释:措词严肃,道理正当。
成语出处:元·黄溍《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》:“为之开陈祸福,词严义正,累数千言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言辞严厉,道理纯正
繁体字形:詞嚴義正
英文翻译:The strictness and righteousness of words
词:1.(词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词。义正词严。词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。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严:1.严密;紧密:严紧。戒严。谨严。把瓶口封严了。他嘴严,从来不乱说。2.严厉;严格:庄严。威严。严办。严加管束。纪律很严。3.程度深;厉害:严冬。严寒。严刑。4.指父亲:家严。5.姓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哎,你别说,“词严义正”这成语听着就让人腰板挺直,仿佛自带正义光环。举个例子啊,比如老师发现学生作弊,立马板着脸说:“考试必须诚实守信,这是做学问的底线!”这话既严肃又讲道理,像不像武侠片里大侠拔剑前的台词?说白了,这就是用严厉的言辞传递正确的价值观。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那这和普通批评有啥区别?”嘿,问得好!关键就在“义正”俩字上。比如同事开会迟到,你说“下次注意时间”是普通提醒,但如果说“守时是职场人的基本素养,我们得对团队负责”,这就把个人行为和集体责任挂上钩了——你看,这不就上升到原则高度了嘛。
不过说实在的,现在年轻人吃软不吃硬的多,用这招会不会太生硬?我倒是觉得得分场合。像老张劝儿子别网贷,直接甩出一句“借高利贷就像饮鸩止渴,你以为是解渴,实际是送命”,这话虽然硬核,但配上父子关系反而显得掏心掏肺。关键得让对方感受到严厉背后的关心,就像喝中药——苦口但治病。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网上那些爆火的普法视频,不都是把法律条文掰碎了用大白话讲嘛。要是换成“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,盗窃公私财物将面临...”这种正经八百的说法,年轻人估计划走得更快。所以说啊,“词严义正”也得跟着时代进化,就像老树发新芽,道理还是那个道理,包装方式可得与时俱进。
最后唠叨句个人看法:现在社会讲究情商沟通,但有些底线问题还真不能和稀泥。就像看到朋友准备酒驾,与其说“这样不太好吧”,不如直接拦住车钥匙:“你这是拿人命当儿戏!”。虽然当时可能尴尬,但事后再想,这种词严义正的劝阻才是真朋友该干的事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