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í yán yì mì
成语解释: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成语出处: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作文或说话等
繁体字形:詞嚴義密
英文翻译:Strict meaning
词:1.(词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词。义正词严。词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。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严:1.严密;紧密:严紧。戒严。谨严。把瓶口封严了。他嘴严,从来不乱说。2.严厉;严格:庄严。威严。严办。严加管束。纪律很严。3.程度深;厉害:严冬。严寒。严刑。4.指父亲:家严。5.姓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密:1.事物之间距离近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(跟“稀、疏”相对):密植。稠密。紧密。严密。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。2.关系近;感情好:密友。亲密。3.精致;细致:细密。精密。4.秘密:密电。密谈。密约。机密。保密。5.姓。
哎呦喂,今天咱们聊聊“词严义密”这个成语,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,就是形容说话写文章既严谨又周密,逻辑严丝合缝,让人挑不出毛病。举个栗子,比如法官宣读判决书的时候,字字句句都得“词严义密”,毕竟法律条文可容不得半点含糊,对吧?
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滴水不漏”有啥区别?哈哈,问题提得好!其实“词严义密”更强调内容和逻辑的严密性,而“滴水不漏”侧重表达或执行过程的周全。比方说,学术论文必须做到词严义密,但策划活动方案则需要滴水不漏,这两个侧重点还真不一样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你看现在很多网红带货,满嘴跑火车说产品多神奇,结果消费者发现实物差距太大。要是他们能稍微做到词严义密,把功能参数、使用限制讲清楚,哪会闹出这么多退货纠纷?要我说啊,甭管是写合同还是发朋友圈,关键信息都得经得起推敲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生活中非得处处词严义密吗?我个人觉得得分场合。像写情书要是搞得像法律文件,那估计得把对象吓跑。但涉及专业知识传播,比如医学科普或理财建议,这时候含糊其辞可就是害人了。所以啊,该严谨时别偷懒,该灵活时别死板,这才是智慧嘛。
最后分享个小观察。现在短视频平台流行“知识快餐”,很多博主为博眼球把复杂概念简化得面目全非。其实这时候更需要词严义密的态度——用通俗语言讲专业内容,既不故弄玄虚,也不丢失核心信息。这可比单纯追求流量有意义多啦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