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ùn
  • fēng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ùn yì fēng shēng

成语解释: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。

成语出处:《宋史 陈亮传》:“亮为人才气超迈,喜谈兵;论议风生,下笔数千言立就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用于谈话、作文等

繁体字形:論議風生

英文翻译:On discussion and discussion

论议风生的意思
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
议:1.讨论;商量:自报公议。2.意见:建议。提议。3.评论:物议。无可非议。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"论议风生"?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讨论时气氛热烈、妙语连珠的场景。比如在读书会上,当有人提起《红楼梦》中的人物关系时,七八位书友立即围坐成圈,有人引经据典,有人分享独特见解,时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,这种你来我往的思想碰撞就是典型的"论议风生"。

如何判断是否达到"论议风生"的状态?关键在于观察交流的流畅度与参与度。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时,某位年轻创业者刚提出"AI能否替代创意工作"的话题,原本安静的会场突然活跃起来。工程师从技术角度分析,设计师分享实际案例,哲学系教授则抛出伦理思考,不同观点像乒乓球般来回传递——这种既有序又充满张力的讨论,正是成语描绘的生动画面。

有人认为只有在正式场合才能"论议风生",其实不然。记得去年除夕家庭聚会,表弟随口问起"年夜饭该不该保持传统菜式",结果全家三代人从饮食文化聊到代际差异,姑姑甚至翻出老相册佐证观点。这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热烈讨论,同样符合成语的意境,说明思想的火花随时可能迸发。

为何现代社会更需要"论议风生"的交流?在信息碎片化时代,深度对话愈发珍贵。上周咖啡馆偶遇的对话给我启发:两位退休教师讨论"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"时,没有简单批判,而是从媒介演变史切入,既肯定技术革新,也担忧注意力碎片化问题。这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讨论方式,既能传播知识,又能促进理解,正是成语蕴含的现代价值。

需要警惕的是,"论议风生"不等于争论不休。曾目睹学术论坛上的尴尬场面:学者A为维护观点频繁打断他人发言,学者B则不断引用专业术语筑起知识高墙。真正的思想交锋应该像交响乐,既有不同声部的个性展现,又要保持整体和谐。这提醒我们,优质讨论既需要表达的热情,更离不开倾听的雅量。

从个人经验看,创造"论议风生"的交流环境有诀窍。在主持读书会时,我发现当抛出开放性问题后,用"我想听听不同角度的看法"代替"谁还有补充",往往能激发更多元的声音。就像上周讨论科幻作品时,原本沉默的护士突然分享医疗科技带来的伦理困惑,这个意料之外的视角让讨论真正鲜活起来。

观察日常沟通会发现,移动设备有时会成为"论议风生"的阻碍。朋友聚会时,若有人始终低头刷手机,讨论就会像断线的风筝失去动力。但反过来,适时用手机查找资料补充讨论,又能为对话注入新能量。技术始终是工具,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把握分寸,这与成语强调的"生机勃勃"的交流本质不谋而合。

最后思考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:在观点容易两极分化的时代,它提示我们对话可以有更优雅的姿态。就像潮水冲刷沙滩,不同思想碰撞不是为了征服对方,而是在交流中塑造新的认知地貌。下次参与讨论时,不妨带着发现而非说服的心态,或许就能真正体会到"论议风生"的美妙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