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ǎn zuò fēng shēng
成语解释:见“满坐风生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韩淲《涧泉日记》中卷:“谈论滑稽,文彩可观,围棋饮酒,满座风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滿座風生
英文翻译:a cool breeze felt by all the guests
满:1.全部充实;达到容量的极点:会场里人都满了。装得太满了。2.使满:满上这一杯吧!3.达到一定期限:假期已满。不满一年。4.全;整个:满身油泥。满屋子的烟。5.完全:满不在乎。满有资格。6.满足:满意。心满意足。7.骄傲:自满。满招损,谦受益。8.姓。9.满族:满人。
座:1.座位:座次。满座。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座儿。2.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:茶碗座儿。石碑座儿。3.星座:大熊座。天琴座。4.敬辞,旧时称高级长官:军座(称军长)。5.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:一座山。一座水库。一座高楼。6.姓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“满座风生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自带画面感?想象一下:一群人围坐在一起,谈笑风生,气氛热烈到连空气都仿佛流动起来。比如公司年会上,老张讲了个行业段子,引得全场拍腿大笑,隔壁部门的小王立马接了个反转梗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整个会议室瞬间“满座风生”。这样的场景里,语言像一阵风,吹散了陌生感,拉近了距离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满座风生”和普通的热闹有什么不同?关键在“风生”二字——它不仅指人多热闹,更强调言语间的机锋与活力。就像上周参加读书会时,有位退休教师聊起《红楼梦》里的饮食文化,从茄鲞的做法讲到清代物价,原本安静的现场突然“活”了,有人提问、有人补充史料,这种思想碰撞的流动感,才是成语的精髓。
我常觉得,现代人太依赖手机交流,反而更需要“满座风生”的体验。前阵子朋友家的火锅局就是典型例子:锅里的红油还没沸腾,话题已经从AI发展到育儿经验,再跳转到小区流浪猫的绝育计划。这种看似散漫的对话,其实像织网一样把不同年龄、职业的人联结在一起,比朋友圈点赞真实温暖得多。
或许有人担心:内向的人怎么参与?其实“风生”未必需要口若悬河。上个月在茶馆遇见位沉默的茶艺师,她只是适时续上一杯茶,轻声点出茶叶背后的宋代故事,反而让整个茶席的对话更有了层次。可见真正的“满座风生”,不在于谁话多话少,而在于能否激发出集体智慧的火花。
下次聚会时,不妨放下“一定要有趣”的压力。试着做个倾听者,在合适的时机抛出真诚的问题,你会发现:当每个人都愿意分享独特视角时,那种思维流动带来的愉悦感,才是“满座风生”最动人的模样。这或许就是古老成语给当代人的启示:热闹易得,心意相通的风生水起才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