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 gōng wàng shī
成语解释: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夫立政之要,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,宣帝征张敞于亡命。”一本作“记功忘过”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衡量一个人
繁体字形:記功忘失
英文翻译:Forget one's achievements
记:1.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:记忆。记性。记得。记不清。好好记住。2.记录;记载;登记:记事。记账。摘记。记一大功。3.记载、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(常用于书名或篇名):日记。笔记。游记。《岳阳楼记》。4.(记儿)标志;符号:标记。钤记。暗记儿。5.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: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。6.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:打一记耳光。一记劲射,球应声入网。7.姓。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“记功忘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放到生活中其实很容易理解。比如小张在团队里搞砸了一个项目,但老板开会时却说:“虽然这次结果不理想,但小张过去半年主导的三个项目都很成功,大家要多看他的贡献。”这就是典型的“记功忘失”——记住别人的功劳,淡化当下的失误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记住优点容易,但为什么非要主动忽略缺点呢?”其实这不是要当“老好人”,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。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手机偶尔死机就扔掉它,反而会想起它流畅工作时的便利。人际关系中,主动关注他人闪光点,往往能化解矛盾。上周邻居老王家孩子踢球砸碎我家玻璃,我笑着说:“小王上次还帮我搬过快递呢,这次就当锻炼身体了。”结果两家关系反而更融洽。
这种思维方式在历史中早有印证。战国时期,齐桓公重用曾射伤自己的管仲,看中的就是他治国的才能。现代职场里,有个销售总监跟我分享过:团队新人签单失败时,她总会提醒大家“还记得她上个月开发的客户模板吗?现在全组都在用”。这种“记功忘失”的智慧,既保护了积极性,又维护了团队凝聚力。
或许有人担心:“总这样会不会纵容错误?”其实关键在于平衡。就像修剪盆栽,既要剪除枯枝,更要保留健康的主干。我见过最聪明的管理者,会把失误转化为教学案例,但一定会强调“这是成长过程,你的核心价值在这里”。这种既正视问题又肯定价值的方式,反而让团队成员更敢于创新。
说到底,“记功忘失”不是要我们当盲目的乐观主义者,而是培养一种“价值优先”的观察习惯。就像品鉴普洱茶,虽然偶尔会有涩味,但懂茶的人更在意回甘的醇厚。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主动寻找“回甘时刻”,生活的滋味自然会变得更加丰富绵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