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ǎo
  • è
  • jiǎn
  • b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ǎo è jiǎn bào

成语解释:讨:征伐;剪:斩断。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討惡剪暴

英文翻译:Discuss evil and cut violence

讨恶剪暴的意思

讨:1.征伐:征讨。2.探索;研究:研讨。3.索取:向敌人讨还血债。4.请求:讨教。5.招惹:讨厌。

恶:[è]恶劣;坏:恶习。恶意。[wù]讨厌;憎恨(跟“好”hào相对):好恶。深恶痛绝。[ě]1.[恶心](ě·xin)2.有要呕吐的感觉:胃里不舒服,一阵一阵地恶。3.厌恶;令人厌恶:这种丑事,让人恶。你别在这儿恶我了。4.揭人短处,使难堪:他太抠门儿,得找个机会恶恶他。[wū]1.同“乌2”。2.表示惊讶:恶,是何言也(啊,这是什么话)!

剪:1.剪刀。2.形状像剪刀的器具:夹剪。火剪。3.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:剪裁。剪纸。剪指甲。剪几尺布做衣服。4.除去:剪除。剪灭。剪草除根。5.姓。

暴:[bào]1.突然而且猛烈:暴雨。暴病。暴怒。暴饮暴食。2.凶狠;残酷:暴徒。暴行。3.急躁:他的脾气很暴。4.姓。5.露出来;显露:暴露。自暴家丑。6.糟蹋:自暴自弃。暴殄天物。[pù]同“”。

成语评论

讨恶剪暴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的核心意思是打击邪恶、铲除暴政。举个例子:在历史故事里,包拯铁面无私审判贪官污吏,百姓称赞他“讨恶剪暴,为民伸冤”。这种行动既需要勇气,也离不开公正的判断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“讨恶剪暴”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?想象一个社区长期被恶势力欺压,当警方联合居民捣毁犯罪团伙时,这就是当代版本的“讨恶剪暴”。它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,更是集体维护正义的过程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讨恶剪暴”不等于以暴制暴。去年某地志愿者通过法律途径举报污染企业,最终让违规者受到制裁。这种方式既保护了环境,又体现了法治精神——这才是现代社会“剪暴”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个人认为,这个词背后藏着个有趣矛盾:既要果敢行动,又要克制手段。就像医生做手术,既要切除病灶,又不能伤及健康组织。当今网络时代,我们面对网络暴力等新型“恶势力”时,更需要这种精准打击的智慧。

当年轻人问“我能做什么”时,不妨从身边小事做起。举报虚假广告、声援受害者、传播反诈知识——这些都在为“讨恶剪暴”添砖加瓦。正义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专属任务,而是无数萤火汇聚成的光芒。

最后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历史故事里的清官总被铭记?或许因为他们证明了黑暗不可能永远笼罩大地。就像春天必然取代寒冬,当越来越多人选择站在光明这边,社会的进步便有了最坚实的底座。

"讨恶剪暴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