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èn dí zuò fù
成语解释: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成语出处: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甘心投靠敌人
繁体字形:認敵作父
英文翻译:clasp an enemy to one 's bosom
认:1.认识;分辨:认字。认清是非。自己的东西,自己来认。2.跟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:认了一门亲。认老师。3.表示同意;承认:公认。否认。认可。认输。认错儿。4.认吃亏(后面要带“了”):你不用管,这事我认了。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作:[zuò]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作。作息制度。2.起:振作。枪声大作。3.写作;作品:著作。佳作。4.假装:作态。装模作样。5.当作;作为:过期作废。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作斗争。自作自受。7.同“做”。[zuō]作坊:小器作。
父:[fù]1.父亲:父子。老父。2.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:祖父。伯父。舅父。[fǔ]1.老年男子:田父。渔父。2.同“甫1”3.姓。
“认敌作父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扎心,但它的含义其实很直白:明明对方是敌人,却当成亲人一样对待。比如有人被竞争对手坑了好几次,却还在公开场合说:“张总虽然抢了我的客户,但他教会了我行业规则,我特别感激他!”——这种“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”的行为,可不就是典型的“认敌作父”?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为什么人会做出这种矛盾的选择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被同事老李抢了晋升机会,却在部门会议上主动支持老李的方案。表面看是“大度”,实际上是小明担心被排挤,想用讨好换取安全感。说白了,恐惧和利益往往比是非观更能驱动人的行为。
更有意思的是,这种现象在历史剧里特别常见。比如《琅琊榜》里的谢玉,明知太子是政敌,却为了家族利益让儿子认太子作义父。这时候观众都急得拍大腿:“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认敌作父吗!”你看,连古人都懂的道理,怎么现在还有人犯糊涂?其实关键在“信息差”——当事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好处,却忽视了背后的隐患。
我个人观察到一个现象:越是资源匮乏的环境,认敌作父的情况越容易发生。就像菜市场里,两个卖鱼的摊主本来相互较劲,突然听说要拆迁重建,立马联手哄抬鱼价。这种临时性的“化敌为友”,本质上还是利益驱动下的权宜之计。
不过话说回来,真有人会分不清敌友吗?更多时候是“假装分不清”。就像公司空降的领导,明知道某个下属是前领导心腹,却故意委以重任。这招叫“化敌为盾”,表面是信任,实则是放在眼皮底下盯着。所以说,成年人的世界里,认敌作父可能只是更高阶的生存策略。
最后想提醒的是:判断敌友不能只看表面关系。就像疫情期间,某些国家一边接受救援物资,一边甩锅抹黑。这种“吃着你的饭,砸着你的锅”的行为,比明刀明枪的敌人更难防备。学会在复杂关系中保持清醒,或许才是避免认敌作父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