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 bù xuán zhǒng
成语解释:计:计议,打算;旋踵:旋转脚跟。脚跟还未转过来,计议就定了下来。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。也比喻行动迅速,毫不犹豫。
成语出处:汉 司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夫边郡之士……触白刃,早流矢,议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仇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計不鏇踵
英文翻译:Never mind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旋:[xuán]1.旋转:旋绕。盘旋。回旋。天旋地转。2.返回;归来:旋里。凯旋。3.圈儿:旋涡。老鹰在空中一个旋儿一个旋儿地转了半天。4.毛发呈旋涡状的地方:头顶上有两个旋儿。5.不久;很快地:旋即。6.姓。[xuàn]1.旋子:一种金属器具,像盘而较大,通常用来做粉皮等。2.临时(做):旋用旋买。客人到了旋做,就来不及了。
踵:1.脚后跟:接踵而至。2.在后面跟着;追随:踵其后。3.到:踵门相告。
“计不旋踵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,朋友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借钱,你二话不说直接转账帮忙,这时候就可以说你是“计不旋踵”——没有犹豫,行动快得像脚后跟都没来得及转一下。这背后体现的是果断和信任,但问题来了:这种快速反应一定是对的吗?
举个职场中的例子。小张负责的项目突然出现重大漏洞,客户要求两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。他立刻召集团队开会,半小时内敲定修复方案并开始执行。同事夸他“计不旋踵”,但有人私下嘀咕:“这么快做决定会不会太草率?”其实,这种紧急情况下,快速决策反而能止损。就像火灾发生时,消防员不会先开研讨会再救火,而是立刻行动——这就是“计不旋踵”的价值。
再换个角度看,历史故事里也有典型案例。赤壁之战前,周瑜面对曹操大军压境,连夜制定火攻策略,没有纠结“万一东南风不来怎么办”。这种关键时刻的果敢,正是成语的精髓。不过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不需要预案吗?”我的看法是,预案固然重要,但真正的危机往往没有标准答案,这时候更需要“计不旋踵”的魄力。
生活中最有趣的例子可能是赶高铁。眼看发车时间只剩五分钟,你拖着行李箱在站台狂奔,这时候绝不会停下来计算“奔跑速度和剩余距离的关系”,而是本能地冲刺——这种身体快过大脑的反应,恰好是“计不旋踵”的另类诠释。它提醒我们:有些事需要理性分析,而有些事必须相信直觉。
关于这个成语的使用边界,我觉得现代人特别需要注意。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既要有“计不旋踵”的决断力,也要避免盲目冲动。比如投资理财,可以快速抓住机遇,但前提是做过基础调研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快刀斩乱麻”,重点不是刀有多快,而是要知道哪团乱麻值得斩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那些真正能做到“计不旋踵”的人,往往不是靠临时起意,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。急诊科医生能瞬间判断病情,是因为经历过千百次培训;企业家能快速决策,是因为对行业有深刻认知。所以说,关键时刻的果断,其实是日常准备的爆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