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ě mín dào xuán
成语解释: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
繁体字形:解民倒懸
英文翻译:rescue the people from misery
解:[jiě]1.分开:解剖。瓦解。难解难分。2.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:解扣儿。解衣服。3.解除:解职。解渴。解乏。4.解释:解说。解答。注解。5.了解;明白:令人不解。通俗易解。6.解手:大解。小解。7.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,例如x+16=0,x=-16,-16就是x+16=0这个方程的解。8.演算方程式;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:解方程。[jiè]解送:押解。把犯人解到县里。[xiè]1.懂得;明白:解不开这个道理。2.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:跑马卖解。3.解池,湖名,在山西。4.姓。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倒:[dǎo]1.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2.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[dào]1.位置上下前后翻转:倒立。倒挂。倒影。倒置。2.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:倒水。倒茶。3.反过来,相反地:倒行逆施。反攻倒算。倒贴。4.向后,往后退:倒退。倒车。5.却:东西倒不坏,就是旧了点。
悬:1.吊、挂在空中:悬空。2.没着落;没结果:悬案。3.距离远:悬殊。4.〈方〉危险:这件事真悬。5.牵挂:悬念。
“解民倒悬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解开百姓被倒挂的痛苦”,用来形容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普通人。举个例子:某地突发洪水,政府迅速调集物资、疏散群众,这种行动就能被称为“解民倒悬”。但问题来了——为什么古人会用“倒悬”这么夸张的比喻?
其实这个说法源于古代真实的生活场景。过去百姓遇到战乱或饥荒时,常常像被倒吊一样无助,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。比如明朝的于谦在治理黄河水患时,组织民工疏通河道,让沿岸百姓免于流离失所,史书评价他“真解民倒悬者也”。这种具象化的表达,比单纯说“帮助群众”更有冲击力。
到了现代,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更丰富了。疫情期间,医护人员连夜驰援高风险区,给隔离居民送菜送药;互联网公司开发应急信息平台,帮受灾地区对接救援资源——这些行为都在不同维度上“解民倒悬”。有意思的是,这种精神正在突破地域限制,去年土耳其地震时,中国蓝天救援队的跨国驰援就是典型例证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社会这么发达,还需要这种古老的成语吗?我的观察是,越是技术先进的年代,越需要这种带有人文温度的表达。就像无人机能空投物资,但亲手为灾区老人包扎伤口的动作,依然传递着不可替代的温暖。这种对个体困境的关切,正是“解民倒悬”的核心价值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它提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顺序:先看到痛苦,再采取行动。就像解开绳结要从最紧处着手,社会治理也需要精准找到民生痛点。比如某市发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推进困难,立刻调整政策允许分期付款,这就是现代版的“解民倒悬”——用灵活方法化解具体难题。
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不要求我们做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提醒保持对他人困境的敏感。无论是帮邻居修好漏水的管道,还是给迷路游客指个方向,这些微小的善意都在延续着“解民倒悬”的精神内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