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mín
  • sh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mín rú shāng

成语解释: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視民如傷

英文翻译:look after the masses as if they were injured -- love the people

视民如伤的意思
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伤:1.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:作战负伤。探伤仪。2.损害:伤筋动骨。伤感情。3.因故得病:伤风。伤寒。伤食。4.悲哀:伤心。悲伤。5.妨碍:无伤大体。

成语评论

视民如伤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背后的温度你感受到了吗?字面意思是“把百姓当作受伤的人一样爱护”,最早出自《左传》。但放在今天,这个词到底在说什么?举个例子: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独居老人时,不仅帮忙修水管,还陪着聊天解闷——这种既解决生活困难又照顾情绪的做法,不就是“视民如伤”的现代版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古代和现代社会差异这么大,这种思想还适用吗?其实核心从未改变。北宋范仲淹在杭州救灾时,不仅开仓放粮,还组织赛龙舟鼓励商人消费,用“以工代赈”激活经济。这种既救济当下又着眼长远的智慧,和现代政府发放消费券、创造就业岗位的思路异曲同工。关键不在于形式,而在于是否真正站在民众立场思考问题。

当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:网红县长直播带货助农。当基层官员钻进大棚里挑西瓜,在镜头前试吃土特产,这种放下架子的姿态意外收获好评。有人觉得“作秀”,但换个角度看,这何尝不是用新方式践行“视民如伤”?比起坐在办公室批文件,直面群众的真实需求更需要勇气和诚意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“共情力”。就像疫情期间志愿者给隔离居民送药时,总会在袋子里塞张手写卡片。这种超越义务的关怀,让冷冰冰的物资有了温度。现代社会不缺高效的管理手段,但带着人情味的治理,往往能在制度缝隙里开出温暖的花。

当我们在讨论基层治理时,常常陷入“技术先进”还是“传统智慧”的二元对立。其实就像中医讲究“治未病”,好的社会治理同样需要预防思维。社区定期排查老旧电路隐患,比火灾后赔偿更有价值;就业培训走进城中村,比失业救济更可持续。这种提前化解风险的意识,或许才是“视民如伤”在新时代最生动的诠释。

视民如伤的造句

  1. 造句 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;其亡也,以民为土芥,是其祸也。
  2. 造句 圣君视民如伤,暴君坐观生灵涂炭。
  3. 造句 视民如伤,是尔福也;以民为芥,是尔祸也。
  4. 造句 主上视民如伤,做大臣的应为主分忧。
  5. 造句 方守度还精心草拟了“立贤无方,视民如伤,财经先行,领军为纲”的“十六字箴言”随信一起赠送给朱立伦。
  6. 造句 言定天下者一道,仁政而已,不贪杀人,人则归之,是故文王视民如伤,此之谓也。
  7. 造句 下邳人陈登,表字元龙,夙具大志,弱冠后得举孝廉,除授东阳长,养老恤孤,视民如伤,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,劝民耕桑,广兴地利,至是亦随竺迎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