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yǒu
  • r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yǒu ruò wú

成语解释:视:看待。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。形容不当一回事

成语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8回:“宝之这戏子见怪贤闲事,视有若无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視有若無

英文翻译:As if not

视有若无的意思
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成语评论

视有若无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,同事在会议上提出新方案,你全程低头刷手机,一句都没听进去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视有若无”。明明存在的事物,却被当作空气般忽略。

为什么人们会“视有若无”?就像家里常年挂着的装饰画,明明天天经过却突然发现画框歪了。这种选择性忽视往往源于习惯性麻木。当某件事物长期存在,我们的大脑会自动降低对它的关注度,就像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。

工作中这种现象更常见。小王连续三个月超额完成业绩,可领导在总结会上只字未提。这种对优秀员工的“视若无睹”往往比批评更打击积极性。有趣的是,当小王某次迟到五分钟,领导反倒立即发现了。

和“视而不见”有何区别?前者像自动过滤系统,后者更像刻意屏蔽。就像面对满屏的未读消息,前者是根本没注意红点提醒,后者是故意不去点开。现代人每天接收4000多条信息,这种信息过载让“视有若无”成为生存本能。

有个真实案例:某小区楼道堆满杂物十几年,直到火灾发生才被重视。这提醒我们,关键是要建立定期审视的机制。就像汽车仪表盘,虽然平时不用盯着看,但亮起警示灯时必须及时处理。

我观察到,越是亲密关系里越容易出现这种状况。妻子新烫的卷发、丈夫换的新眼镜,这些细节的忽视往往比大矛盾更伤人。或许我们需要像手机APP那样,给重要的人和事设置“每日推送提醒”。

如何破解这种认知盲区?有个简单方法:每周选三个固定时间点,用手机拍下工作环境或居家场景。对比照片时会惊讶地发现,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就像藏在眼皮底下的彩蛋,等待被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