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wéi zhī jǐ
成语解释:看成好朋友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前汉演义》第63回:“独故太仆灌夫,却与婴沆瀣相投,始终交好,不改故态,婴遂视为知己,格外情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
繁体字形:視為知己
英文翻译:as one's best friend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己:1.自己:知己知彼。舍己为人。严于律己。2.天干的第六位。见〖干支〗。3.姓。
“视为知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把你当自己人”。比如有一次老张创业失败,朋友小王二话不说借了十万块钱,还天天陪他喝酒聊天。有人问小王:“你就不怕他还不上?”小王摆摆手说:“我早把他当自己人了,钱算啥?”这种信任,就是“视为知己”最直白的体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只能用在朋友身上吗?”还真不一定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,刘备对诸葛亮说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”,表面是老板夸员工,实际就是拿对方当知己。你看,职场上遇到懂你战略意图、能补你短板的人,哪怕没血缘关系,照样可以“视为知己”。
现代人手机里存着几百个联系人,真能“视为知己”的有几个?去年我做社区调研时,发现独居老人李奶奶把送快递的小伙子当亲人。她说:“这孩子每周帮我修水管、搬重物,比亲儿子来得勤快。”你看,是不是知己未必看认识时间长短,关键看有没有走心。
有人疑惑:“单方面把别人当知己行不行?”这就好比暗恋——你觉得对方是灵魂伴侣,人家可能只把你当普通同事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《朋党论》里写得很明白:“同道为朋,同利为友。”真正要“视为知己”,得双方在价值观或情感需求上达成默契,就像拼图的两块能严丝合缝才对得上。
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年轻人养宠物反而容易产生“视为知己”的感觉。邻居家的程序员养了只橘猫,加班到半夜回家,猫会蹲在键盘上盯着他喵喵叫。他说:“这猫比谁都懂我什么时候该休息。”你看,当人类在同类中难觅知音时,跨物种的情感联结反而填补了这个空缺。
说到底,“视为知己”就像精神世界的防空洞。在这个点赞比说话多的年代,能有个让你卸下伪装、不用解释的人或事物,本身就是种幸运。下次遇到那个能接住你下半句话的人,记得泡壶好茶,坐下来好好聊聊——这样的缘分,可比中彩票难得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