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
成语解释:观:看。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。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觀于海者難為水
英文翻译:It is hard to see the sea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这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“观于海者难为水”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,字面意思是“看过大海的人,很难再被普通河流吸引”。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?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
这个成语的核心是“比较带来的认知升级”。就像喝过精品咖啡的人,突然觉得速溶咖啡平淡无奇。当人见识过更广阔的天地,原有的认知标准就会被刷新。有个真实案例:某县城学霸考入清华后,发现同学讨论的不是考试分数,而是卫星轨道计算,这种冲击让他既兴奋又焦虑。
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落差?其实这是大脑的适应性在作祟。就像手机屏幕从720p升级到4K后,再看老屏幕就会觉得模糊。人的认知阈限一旦被突破,就很难退回原有状态。比如在巴黎看过卢浮宫真迹的人,看印刷版画册时总感觉缺了灵魂。
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尤为明显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经常跨国出差的人,反而比足不出户者更懂得欣赏家乡小巷的美。因为他们建立了多维度的参照系,既见识过阿尔卑斯山的壮阔,也能发现青石板缝隙里的苔藓艺术。
如何避免陷入“曾经沧海”的消极心态?关键在建立动态比较体系。就像品酒师既能鉴赏82年拉菲,也懂得欣赏新酒的生涩之美。有个创业者分享:他在硅谷见识顶级科技公司后,反而更清楚自己小团队的敏捷优势,这种认知让他避开盲目模仿的陷阱。
这个成语给我的启示是:见识的拓展不应成为享受当下的障碍,而应成为发现多元价值的透镜。就像天文爱好者既痴迷银河的浩瀚,也会为孩童用望远镜第一次看到土星环而感动。世界的美妙,本就存在于不同维度的参照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