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
成语解释: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。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;什么也干不出来。
成语出处: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僧曰:‘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?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,很难做成
繁体字形:巧婦難為無米之炊
英文翻译:one can'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
巧:1.心思灵敏,技术高明:巧干。能工巧匠。他的手艺很巧。2.(手、口)灵巧:心灵手巧。他嘴巧,学谁像谁。3.恰好;正遇在某种机会上:恰巧。偏巧。凑巧。巧遇。来得真巧。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,真巧极了。4.虚浮不实的(话):花言巧语。5.姓。
妇:1.已婚的女子:少妇。2.女子的通称:妇科。3.妻子:夫妇。4.古指儿媳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米:1.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。特指稻米:小米。花生米。米饭。2.长度单位。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/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。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炊:1.烧火做饭:炊具。炊烟。2.姓。
"巧妇难为无米之炊"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再能干的媳妇也做不出没有米的饭。生活中哪些场景能体现这个道理呢?举个例子:公司给设计师配了台十年前的旧电脑,PS软件打开都要五分钟,这时候就算设计师有再好的创意,也只能对着转圈圈的屏幕干着急。
为什么必要条件如此重要?就像玩拼图时缺了关键的那一块,整个画面永远无法完整。去年我参与过社区公益活动,原本计划给留守儿童开设绘画课,结果教育局突然叫停了场地使用。虽然志愿者们热情高涨,但缺少教室这个"米",再好的课程设计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主动"找米下锅"。认识的一位创业者很有意思,他想做智能家居却拿不到投资,干脆用纸板做了等比例模型,带着这个"丐版"产品去路演,反而因为创意独特获得了关注。这告诉我们:当现有条件不足时,与其坐等"米"来,不如试试能不能用"糙米""杂粮"做出新味道。
现实中常看到两种极端:有人过分强调资源不足而放弃尝试,有人盲目相信"人定胜天"。我比较认同折中的态度——既要清楚认识客观限制,也要保持解决问题的灵活性。就像疫情期间很多餐馆转型做外卖,把堂食的"无米之炊"变成预制菜的"新米下锅",这种转化思维本身也是种生存智慧。
最后想说,这个成语不是给失败找借口,而是提醒我们做任何事前要认清现实基础。就像种花前要检查土壤,钓鱼前要确认鱼竿是否完好。但更重要的是,当发现确实"没米"时,与其抱怨巧妇难当,不如立即行动:要么去借米,要么换菜谱,实在不行改吃面条也行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