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n dàn qiú è
成语解释:见“见弹求鸮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张居正《辛未会试程策》:“是以见弹求鹗,或欲速而不达;投珠抵鹊,或见小而妨大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見彈裘鶚
英文翻译:Ask for help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弹:[dàn]1.弹子:弹丸︱泥弹。2.枪弹;炮弹;炸弹。[tán]1.用手指弹击:把袖子上的土弹掉。2.用手指、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:弹吉他。弹钢琴。3.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:弹簧。弹射。4.抨击;检举:弹劾。讥弹。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鹗:鸟,背部褐色,头、颈和腹部白色。性凶猛。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,常在水面上飞翔,吃鱼类。通称鱼鹰。
“见弹求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道理。比如,有人刚入职新公司,看到同事讨论项目进展慢,立刻建议“直接裁员换团队”,结果反而引发矛盾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小张真是见弹求鹗,问题还没搞清楚就急着下猛药。”
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?其实它描述的是“急于用极端手段解决问题,反而忽略本质”。比如家长发现孩子数学考砸了,立刻报五个补习班,却不去分析孩子是基础薄弱还是心态问题。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往往会制造更多麻烦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我见过邻居阿姨因为阳台漏水,二话不说砸掉整面墙重装,结果发现只是排水管堵塞。这就像成语说的,明明看到弹弓(问题表象)就急着找猫头鹰(极端方案),完全没考虑中间的逻辑链条。
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这个思维陷阱?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我们更倾向“速效方案”。就像有人感冒立马要吃抗生素,而不是多喝热水多休息。但真正的解决之道,往往藏在耐心观察和系统思考里。记得去年团队有个项目延期,负责人没有急着加班赶工,而是花两天梳理流程,结果发现是物料采购环节拖后腿——这种冷静分析才是破局关键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“方案适配度”的重要性。就像医生开药要讲究剂量,解决问题也需要对症下药。上周朋友的公司引入考勤打卡机解决迟到问题,结果员工效率不升反降。后来才发现,大家把心思花在“如何准时打上卡”而不是提升工作质量上。
遇到难题时,不妨先问三个问题:这是表面现象还是根本原因?我的方案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?有没有更温和的改进方式?这种思考方式,或许能让我们避开“见弹求鹗”的误区,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