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n tù gù quǎn
成语解释:看到了兔子,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。比喻动作虽稍迟,但赶紧想办法,还来得及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比喻时机当前,急谋对策
繁体字形:見兎顧犬
英文翻译:take instant advantage of an opportunity that comes only once in a long while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兔:哺乳动物,头部略像鼠,耳大,上唇中间分裂,尾短而向上翘,前肢比后肢短,善于跳跃,跑得很快。有家兔和野兔等。肉可以吃,毛可供纺织,毛皮可以制衣物。通称兔子。
顾:1.回头看;泛指看。例:回顾。举目四顾。2.拜访:三顾茅庐。3.照管;注意:奋不顾身。顾大局。4.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:惠顾。顾客。5.文言副词。反而:足反居上,首顾居下。6.文言连词。但是;只是:虽年高,顾精神不减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“见兔顾犬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实际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境。比如,小明平时总是不注意饮食,直到体检报告显示胆固醇偏高,他才赶紧开始运动、调整饮食。这时候,朋友可能会调侃他:“你这就是典型的‘见兔顾犬’啊!”——问题出现了才急忙补救,不过好在还不算太晚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亡羊补牢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事后补救,但侧重点不同。“亡羊补牢”更偏向“损失已经发生,但及时止损”;而“见兔顾犬”则突出“看到征兆后立刻行动”,比如发现邻居家被盗,马上检查自家门锁,而不是等到自家遭窃才行动。
再举个职场例子:小张负责的项目突然遇到技术难题,团队一开始没重视,直到客户提出投诉才连夜开会找解决方案。领导摇头说:“早该预见到风险,现在只能见兔顾犬了。”这种情况下,虽然被动应对不算高明,但至少避免了项目彻底失败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放大了这个成语的意义。比如疫情期间,很多传统企业直到线下业务受阻,才急忙转型线上——这种“见兔顾犬”式的转型虽然仓促,却让不少企业活了下来。这或许说明:发现问题后的快速反应能力,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智慧。
当然,也有人质疑:“总当‘事后诸葛亮’真的有用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行动是否有效。就像家里漏水,如果发现后立刻修补管道,总比放任不管强。重要的不是懊悔“为什么没早发现”,而是把注意力放在“现在能做些什么”上。
观察身边会发现,那些擅长“见兔顾犬”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:一是对变化的敏感度,二是快速执行的能力。比如炒股时看到大盘异动马上调整仓位,或者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立即找原因。这种“补救型思维”在生活中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常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