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ē tán xiàng yì
成语解释:见“街谈巷议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丘光庭《兼明书·杂说·日远近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,其道大德尊,岂与小儿街谭巷议乎又六合之外,非关教化者,仲尼弃而不论,故子路问事鬼神与死,皆不答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民间的舆论
繁体字形:街譚巷議
英文翻译:Street talk
街:街道,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:大街小巷。
谭:同“谈”。如《天方夜谭》。
巷:[xiàng]1.较窄的街道:深巷。陋巷。一条小巷。街头巷尾。街谈巷议。2.(Xiàng)姓。[hàng]巷道。
议:1.讨论;商量:自报公议。2.意见:建议。提议。3.评论:物议。无可非议。
最近小区里垃圾分类成了“街谭巷议”的热门话题。张阿姨买菜时总要跟水果摊主唠两句:“您说这厨余垃圾袋到底用可降解的还是普通的?”这种看似琐碎的讨论其实反映了政策落地时最真实的民众困惑。为什么大家总爱围着小事情讨论?说白了,街谈巷议就像社会生活的温度计,量得出政策在基层的接受度。
上周奶茶店排队时,听见两个中学生拿着手机惊呼:“顶流明星被拍到在便利店吃关东煮!”这种自带传播力的八卦印证了“街谭巷议”的另一个特点——信息在口耳相传中会不断变形。就像孩子们传纸条的游戏,等消息传回发起人时,关东煮可能已经变成麻辣火锅了。这时候我们该全盘相信吗?不如保持“让消息再飞一会儿”的耐心。
昨天下班遇见物业在修爆裂的水管,王大爷边看热闹边念叨:“早上我就说听见异响...”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街谈巷议里,藏着普通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朴素愿望。当专业维修队到来时,围观人群自发让出通道的举动,反而比七嘴八舌的议论更有温度。
我常觉得街谈巷议像老茶馆的盖碗茶,第一泡喧嚣热闹,第二泡才品得出真味。那些在电梯间、菜市场流动的闲谈,既可能成为谣言的温床,也可能孕育改善社区的真知灼见。关键是要学会像淘金者那样,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流里筛出有价值的金粒。
隔壁幼儿园最近调整接送时间,家长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。李姐提出的“错峰接送”建议被园长采纳后,原本的抱怨声渐渐变成了建设性对话。这个转变让我想到:街谭巷议不该只是情绪的宣泄口,更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起跑线。当闲聊升级为有效沟通,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智慧才能真正闪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