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 mù xiǔ zhū
成语解释:株:树根。盘曲之木,朽烂的根。比喻无用之材
成语出处:唐·骆宾王《上李少常伯启》:“宾王蟠木朽株,散欐贱质,墙面难用,灰心易寒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劣材
繁体字形:蟠木朽株
英文翻译:Rotting tree of panmu
蟠:屈曲;环绕:龙蟠虎踞。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朽:1.腐烂:腐朽。2.衰老:老朽。
株:1.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:守株待兔。2.成长的植物体:幼株。株距。3.量词。用于某些植物:一株小草。
“蟠木朽株”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?举个具体例子吧:一家创业公司里有个沉默寡言的老员工,平时总在角落敲代码,直到某天服务器崩溃时,他只用半小时就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。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,这个看似“朽木”的人,其实是团队里最坚实的支柱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大器晚成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“蟠木朽株”更强调事物本身被低估的状态,就像小区门口那棵歪脖子树,春天突然开出满树樱花时,街坊们才惊觉它竟是珍贵的染井吉野樱。这种反差感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。
当代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我见过用旧房梁改造的茶桌,虫蛀的痕迹反而成了独特纹路;也遇到过退休教师用三十年备课笔记写成畅销书。这些都在印证:价值判断不能停留在表面。就像玩古董的人常说,包浆越厚的老物件,故事越值得品味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暗含时间魔法。老家阁楼里那台老式收音机,十年前被当作废品,如今却在复古市集上卖出高价。这让我想到,有些事物的价值觉醒需要时代机遇,就像深埋地下的种子,要等到合适的温度和雨水才会破土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我们或许更需要“蟠木朽株”的智慧。面试时那个说话磕巴的求职者,可能藏着惊人的执行力;二手市场上蒙尘的旧书,或许正是绝版珍品。保持开放心态去发现隐藏价值,往往会收获意外惊喜——毕竟连蒙娜丽莎的微笑,当年也不过是卢浮宫仓库里积灰的画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