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án chù xiāng zhēng
成语解释:蛮触:蛮氏、触氏,《庄子》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。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非正义战争
繁体字形:蠻觸相爭
英文翻译:To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
蛮:1.粗野,不通情理:野蛮。蛮横。蛮不讲理。2.鲁莽;强悍:蛮干。蛮劲。3.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。4.很;挺:蛮好。蛮大。蛮有意思。你装得倒蛮像!
触:1.接触;碰;撞:触电。一触即发。2.感动;触动:感触。触发。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争:1.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:争论。是非之争。2.力求获得或达到:为祖国争光。力争上游。3.竞争;争夺:争先恐后。只争朝夕。4.疑问代词。怎么;如何(见于早期白话):争奈。
“蛮触相争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一个人人都能懂的道理。比如同事老张和小李因为打印机卡纸该谁处理的问题,争得面红耳赤,连部门会议都迟到了半小时。这时候有人打趣道:“你俩这是‘蛮触相争’呢,要不要先看看合同里有没有‘修打印机义务条款’?”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明明是小矛盾,人却容易钻牛角尖?其实这和我们的视角局限有关。就像两只蚂蚁争夺一粒面包屑,在人类眼中显得微不足道,但对他们来说却是“生存大事”。生活中许多争执的根源,往往在于把局部问题当成了全局战场。
记得有次邻居因为晾衣架偏移三厘米吵到物业,我劝架时用了这个成语:“咱们小区楼间距五十米,您这晾衣架的位置误差,还没蜗牛触角上的两个国家打仗来得夸张呢。”这话一说,两家人反倒笑出了声。可见适当跳出框架看问题,确实能化解很多无谓的矛盾。
有人可能会问:难道遇到不公就不能据理力争吗?当然不是。关键在于区分“原则性问题”和“意气之争”。就像上周超市排队结账时,前边顾客因为购物车碰了脚后跟就要投诉收银员,这就是典型的“蛮触相争”——与其计较这点碰撞,不如多看看收银员已经连续站了六小时的事实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快节奏的社会。地铁里因为谁先碰到扶手杠、微信群里为表情包发几个而吵架,这些“微型战争”消耗的能量,足够解决真正重要的事情了。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想象自己站在云端往下看:那些让我们血脉偾张的争执点,其实小得就像蜗牛角上的露珠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庄子穿越到现代,看到人们因为外卖配送超时五分钟就怒打差评,会不会觉得这是二十一世纪版的“蛮触相争”?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人的生活智慧里——当我们学会用更大的坐标系衡量得失,很多困扰自然会烟消云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