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ào
  • l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ǔ tiào lóng ná

成语解释:拿:取。像老虎那样跳跃,像龙那样伸爪抓取。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,也是一个个有……虎跳龙拿之技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虎跳龍拿

英文翻译:Tiger Leaping dragon taking

虎跳龙拿的意思
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”。

跳:[tiào]1.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:跳跃。跳水。跳荡。跳跶。跳高。跳远。跳舞。弹(tán)跳。暴跳如雷。跳梁小丑(指上蹿下跳,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)。2.越过:跳班。跳棋。跳槽。3.一起一伏地动:心跳。眼跳。心惊肉跳。[táo]古同“”。
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
成语评论

虎跳龙拿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挺有画面感?但到底啥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常用来形容动作矫健有力,或者局势激烈动荡的场景。比如看篮球赛时,解说员可能会喊:“小前锋一个虎跳龙拿突破防守,球进了!”这里既夸了球员的爆发力,又让观众感受到比赛的紧张节奏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龙争虎斗”有啥区别?其实前者更强调动态的对抗过程,后者侧重结果上的胜负。好比公司竞标现场,两家企业代表你来我往的谈判,这属于虎跳龙拿;而最终某方胜出,才是龙争虎斗的结局。

在生活场景里怎么用呢?想象新同事三个月完成全年指标,可以说:“小王这虎跳龙拿的劲头,把客户都震住了。”既肯定拼搏精神,又暗含对他工作方式的认可。不过要注意语境,形容长辈可能不太合适,容易显得冒失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转型期的状态。就像老家旧城改造那会儿,工地上各种机械轰鸣,拆迁队和施工队交叉作业,真有种虎跳龙拿的混乱与生机。这种动态平衡里,既有破坏力,也孕育着新机会。

为什么现代人还爱用这类成语?可能因为四字结构自带节奏感,比直白描述更抓人眼球。就像短视频里用“虎跳龙拿”当标题,点击率都比“激烈竞争”高两倍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对象,形容文职工作可能略显夸张,用在体育竞技或商业战场就恰到好处。

有个有趣现象:00后群体反而更爱用传统成语网络化。他们把“虎跳龙拿”编成游戏术语,形容快速切换装备的操作。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此,老树发新芽,老词出新意。下次看到特别带劲的事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比说“牛逼”更有文化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