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óng
  • p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ǔ jù lóng pán

成语解释: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同“虎踞龙盘”。

成语出处:北周 庚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据龙蟠,加以黄旗紫气;莫不随狐兔而窟穴,与风尘而殄悴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地势雄伟险要

繁体字形:虎據龍蟠

英文翻译:Tiger according to dragon pan

虎据龙蟠的意思
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”。

据:[jù]1.占据:据为己有。2.凭借;依靠:据点。据险固守。3.按照;依据:据理力争。据实报告。据民歌改编。4.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:凭据。证据。字据。论据。票据。实据。5.姓。[jū]拮据(形):经济境况不好,缺少钱,境况窘迫:手头据。
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
蟠:屈曲;环绕:龙蟠虎踞。

成语评论

“虎踞龙蟠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联想到猛兽盘踞的画面,但它的实际含义与地理形势息息相关。这个成语最初出自《太平御览》,形容南京城地势险要,像老虎蹲坐、蛟龙盘曲般易守难攻。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站在紫金山顶俯瞰,虎踞龙蟠的南京城尽收眼底。”这样的描述立即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格局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?关键在于它用动物姿态巧妙转化地理特征。当我们描述某互联网公司选址时说:“新总部坐落于三江交汇处,颇有虎踞龙蟠之势”,既点明了地理优势,又暗喻企业发展的稳固根基。这种表达比平铺直叙的“地理位置好”更具画面感和文化底蕴。

现代人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个成语?不妨观察身边的建筑布局。比如看到小区依山而建,错落有致的楼群与自然地形完美融合,就可以感叹:“设计师巧妙利用地势,造就了虎踞龙蟠的居住环境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本意,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静态的地理格局,若用来形容动态发展反而会显得不贴切。

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什么误区?有人会把“虎踞龙蟠”错用于形容个人权势,其实它专指客观存在的地理优势。比如描述商业区规划时这样说更准确:“这片CBD虎踞龙蟠,五条地铁在此交会”,既能体现交通枢纽地位,又避免了成语的误用。个人认为,传统文化符号需要与时俱进,但核心意象不应随意更改。

从观察中发现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那些将自然地形与人工建设完美结合的场景。就像看到重庆洪崖洞建筑群时,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与山体浑然一体,确实让人想到“虎踞龙蟠”的生动景象。这种古今意境的交融,恰恰印证了汉语成语跨越时空的生命力。当我们在现代语境中使用时,保持其核心意象的同时,完全可以拓展新的应用场景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引申到团队协作领域。比如形容某研发团队时说:“硬件组与软件组形成虎踞龙蟠之势,既保持专业独立性又实现技术互补。”这种创新用法虽超出原意,却准确传达了优势互补的合作状态。语言本就是流动的,只要使用得当,传统成语完全可以焕发新的表达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