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uò luò dà duān
成语解释:荦荦:清楚、分明的样子。指主要的项目,明显的要点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 天官书》:“此其荦荦大者,若至委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要点
繁体字形:犖犖大端
英文翻译:salient points
荦:明显:卓荦。
荦:明显:卓荦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端:1.端正;正派:端坐。品行不端。2.东西的一头;事物的开头:两端。末端。开端。3.事情的起因。例:无端生事。4.项目;点:举其一端。5.用手平着拿东西:端茶。6.事情;道理;学说:事端。异端邪说。
“荦荦大端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生僻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:形容事情明显且重要的部分。比如公司开年度总结会时,领导说:“咱们先抓荦荦大端,把市场占有率下降和研发投入不足这两个核心问题讨论清楚。”这时候大家自然明白,细节可以稍后再说,关键问题必须优先解决。
自问:荦荦大端和细枝末节有什么区别?想象你在组装书架:先确认立柱是否垂直、层板是否对齐就是荦荦大端,而纠结螺丝钉的镀层颜色就属于细枝末节。前者决定书架能否站稳,后者只是外观修饰。
我常看到创业者犯这样的错误:有位朋友开咖啡店时,花三个月设计LOGO的渐变效果,却忽略了对周边客群的调研这个荦荦大端。结果店铺装修得像个艺术品,但开业三个月就因为选址不当不得不转让。
自问:怎么判断什么是“荦荦大端”?有个简单的方法:假设这件事搞砸了,哪个环节的失误会让你前功尽弃?去年小区业委会改选,组织者把精力集中在制定候选人参选标准这个荦荦大端上,而不是争论投票箱的材质,最终选举流程既合规又高效。
从个人经验来看,现代人容易被海量信息淹没。上周我写项目报告时,刻意提醒自己先理清三个荦荦大端:数据真实性、结论关联性、建议可行性。等这些骨架搭好了,再往里面填充案例和图表,效率反而比以往逐字雕琢时提高了三倍。
观察历史事件同样适用这个原则。商鞅变法抓住“奖励耕战、统一度量衡”这些荦荦大端,虽然当时遭到贵族激烈反对,但正是这些核心改革为秦国强盛奠定了基础。这提醒我们,处理复杂事务时要有穿透表象、直击本质的洞察力。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掌握抓大放小的能力比以往更重要。就像整理衣柜,先把过季厚外套这些“大件”收纳好,零散的袜子配饰自然能找到合适位置。这种思维模式,或许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清晰的行动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