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āng táng bù jīng
成语解释:不经:不合常理。形容虚妄离奇,不合情理
成语出处:清·阮葵生《茶余客话·龙泉连学博》:“神仙之说,多荒唐不经,莫可考信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不合情理
繁体字形:荒唐不经
英文翻译:Absurd
荒:1.荒地:生荒。熟荒。开荒。2.荒芜:地都荒了。3.荒凉:荒郊。荒岛。4.荒歉:荒年。5.严重缺乏:粮荒。水荒。6.不合情理:荒谬。荒诞。
唐:1.(言谈)虚夸:唐大无验。2.空;徒然:功不唐捐(工夫不白费)。3.传说中的朝代名,尧所建。4.朝代。a)公元618—907,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所建,建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b)后唐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“荒唐不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它的影子。比如有人声称自己能通过意念控制天气,却连明天的降雨概率都说不准——这算不算“荒唐不经”?答案显而易见,因为这种行为既缺乏科学依据,又违背常识逻辑。
为什么人们容易被看似离奇的说法吸引?心理学实验表明,人类大脑对打破常规的信息会产生本能的好奇。比如某公司推出“用眼泪浇灌的盆栽”,宣称悲伤情绪能让植物更茁壮。虽然这个营销概念充满想象力,但从植物学角度看,眼泪的盐分含量对多数植物反而是伤害。这种“美丽的误会”恰恰体现了成语的精髓:在浪漫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至关重要。
工作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。当团队提出“开发会飞的电动汽车”这种超前方案时,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蕴含着创新价值。记得有位工程师朋友分享过,他们公司当年研发智能手表时,曾被质疑“手机已经够用了,何必多此一举”。如今回头看,那些看似“荒唐”的尝试,往往正是技术突破的起点。
文化传承中也有耐人寻味的案例。某些传统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,比如古时候的“雨舞祈雨”。用当代视角批判这些行为固然容易,但若深入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认知局限,反而能体会先民们与自然对话的智慧。这种古今观念的碰撞提醒我们:判断是否“荒唐”,需要结合具体时空背景。
面对层出不穷的离奇现象,保持开放而不盲从的态度或许是最佳选择。就像观看魔术表演时,明知道有机关存在,仍会为巧妙的设计鼓掌。生活需要脚踏实地,也需要偶尔跳出框架的勇气——关键在于分辨何时该保持清醒,何时不妨让想象力飞一会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