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héng qǐ zǐ
成语解释:荆:荆山;衡:衡山;杞梓:两种好木材,比喻优秀的人才。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陆机陆云传论》:“观夫陆机、陆云,实荆衡之杞梓,挺珪璋之秀实,驰英华于早年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荆衡杞梓
英文翻译:Jinghengqizi
荆:1.灌木。种类很多。多丛生,枝条柔软,可编筐篓。2.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:负荆请罪。3.春秋时楚国也称荆。
衡:1.秤杆。泛指称重量的器具。2.称量(liáng):衡其轻重。3.衡量:衡其得失。4.古又同“横(héng)”。
杞:1.周朝国名,在今河南杞县。2.姓。
梓:1.落叶乔木。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:梓器(棺材)。梓宫(皇帝的棺材)。2.治木器:梓人(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)。梓匠。3.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:付梓(把稿件交付排印)。梓行(xíng)。4.指故里:梓里。桑梓。5.姓。
“荆衡杞梓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一家创业公司招募到几位技术骨干,老板感慨道:“咱们团队现在真是荆衡杞梓齐聚啊!”这里既点明了人才质量,又暗含了“好材料需要好环境”的深意。
为什么古人要用木材比喻人才?其实这个比喻特别生动——就像优质木材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,人才的成长也需要培养和机遇。北宋名臣范仲淹年轻时在应天书院苦读,后来主持庆历新政,正是“荆衡杞梓”的典型例证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企业会在新人培训时引用这个成语。某科技公司HR总监就说过:“我们不仅看重员工的现有能力,更看重他们像杞梓那样持续成长的潜力。”这种用人理念,让公司五年内培养出二十多位技术专家。
从个人视角来看,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内涵。它提醒我们既要重视个人努力,也要关注环境对成长的影响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程序员朋友,原本在传统企业难展所长,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后,短短两年就成了项目负责人——这正是“良材遇沃土”的现代版演绎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只适用于个人发展。某地政府打造创新产业园时,负责人就提出要“营造荆衡杞梓生长的生态圈”。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,三年间园区孵化了百余家科技企业,验证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。
当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遇到发展瓶颈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双向启示:既要打磨自身成为“优质木材”,也要主动寻找适合生长的环境。毕竟,参天大树的长成,从来都是内在品质与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