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ǐ zǐ zhī lín
成语解释:比喻众多的人材。
成语出处:唐·李庾《西都赋》:“殷庙羞瑚琏之器,楚材惭杞梓之林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杞梓之林
英文翻译:Qizizhilin
杞:1.周朝国名,在今河南杞县。2.姓。
梓:1.落叶乔木。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:梓器(棺材)。梓宫(皇帝的棺材)。2.治木器:梓人(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)。梓匠。3.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:付梓(把稿件交付排印)。梓行(xíng)。4.指故里:梓里。桑梓。5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林:1.成片的树木或竹子:森林。竹林。2.林业: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。3.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民族之林。碑林。
“杞梓之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在夸人方面特别有分量。比如一家科技公司招揽了许多顶尖工程师和设计师,有人可能会感叹:“这里真是杞梓之林啊!”意思就是说,这地方聚集的全是像杞树和梓木一样珍贵的人才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啥要用树木比喻人才?”其实古人觉得杞树和梓木都是优质木材,纹理细腻又坚固耐用,拿来比喻德才兼备的人再合适不过。就像现在说“行业大牛”,本质上都是强调人的稀缺性和高价值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某个创业团队里有连续创业者、技术大拿和营销鬼才,投资人参观后说:“你们这团队简直是现代版杞梓之林!”这时候的潜台词是:这团队配置齐全,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,合作起来更有爆发力。
有人可能疑惑:“这和普通优秀团队有啥区别?”区别在于这个成语更强调“成规模的高质量聚集”。就像一片森林里如果全是名贵树种,价值自然翻倍;如果只是零星几棵好树,效果就大打折扣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特别实用。比如看到某个领域突然涌现大量创新企业,可以形容为“行业杞梓之林正在形成”。这既点明了人才密度,也暗示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,比单纯说“人才济济”更有画面感。
最后想说,与其羡慕别人家的“杞梓之林”,不如先把自己修炼成能撑起一片天的“杞梓”。毕竟优质生态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,每个参与者的质量提升,才是构建人才森林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