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ǔ yǔ qī fēng
成语解释:形容天气恶劣。比喻情景凄苦悲凉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殷芸《小说 袁安》:“雹遂为之沉沦,伏而不起,乃无苦雨凄风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凄苦悲凉
繁体字形:苦雨淒風
英文翻译:bitterly cold winds and rain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凄:1.寒冷:风雨凄凄。2.形容冷落萧条:凄凉。凄清。3.形容悲伤难过:凄然。凄切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“苦雨凄风”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氛围的阴郁凄凉。比如,“深秋的夜晚,窗外苦雨凄风,老张独自坐在书桌前,翻着泛黄的相册,那些尘封的回忆突然涌上心头。” 这里的天气与人物的孤独心境形成呼应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压抑却真实的情感张力。
有人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环境描写中吗? 其实不然。比如职场场景中也可以这样写:“公司裁员的消息传来,办公室里仿佛笼罩着一层苦雨凄风,键盘敲击声都比往日轻了许多。” 通过具象的环境描写,侧面传递出人际关系的紧绷状态,这种用法反而比直接描述更抓人。
我注意到,这个成语在古诗词中常与“柳暗花明”形成对照。就像“虽然此刻苦雨凄风,但转角处的早点铺亮着暖黄的灯,蒸笼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”,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层次,也暗含了转折的希望——环境越是糟糕,细微处的温暖越显得珍贵。
为什么人们偏爱用天气表达情绪?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“共感觉”,当阴雨天的潮湿感与内心的低落产生通感,这种表达比直白说“我很伤心”更有感染力。比如描写失恋:“她抱着膝盖坐在飘窗上,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,窗外恰巧刮过一阵裹着雨丝的冷风。” 无需赘言,环境描写已然道尽心事。
在当代创作中,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内涵。有部纪录片这样描述城中村改造:“推土机的轰鸣声中,老墙上的爬山虎在苦雨凄风里颤抖,就像那些即将搬离的租户们无处安放的乡愁。” 将社会变迁的阵痛与自然意象结合,让成语焕发出时代生命力。
值得思考的是,我们在使用这类传统意象时,不必拘泥于悲情基调。试着在段落结尾埋下伏笔:“外卖小哥的明黄色雨衣刺破雨幕,车篮里那束沾着水珠的向日葵,让这条苦雨凄风的街道忽然有了温度。” 这种处理既保留了成语的意境,又跳出了既定框架,或许能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