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ǔ kǒu zhī yào
成语解释: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规劝
繁体字形:苦口之药
英文翻译:Bitter medicine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药:1.一种可以治病的物品(多指能吃的、敷的或熏洗的)。2.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:火药。杀虫药。3.医治:不可救药。4.毒杀:药老鼠。
“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——这句老话大家耳熟能详,但为什么明明是为我们好的建议,听上去总是这么刺耳呢?其实这和吃苦瓜的道理很像:虽然味道让人皱眉,但清热解毒的功效实实在在。比如朋友提醒你熬夜伤身,你嘴上说着“知道了”,心里却嘀咕“管得真宽”,这不就是现实版的“苦口之药”吗?
有人可能会问:“好话不能好好说吗?”这就好比止咳糖浆非要加黄连——重点不在于包装是否精美,而在于疗效是否到位。记得刚工作时,领导把我精心设计的方案批得漏洞百出,当时满肚子委屈。但冷静后照着修改,项目竟拿下了年度创新奖。这种“扎心体验”反而成了职业成长的关键转折点。
现代人习惯了短视频的即时快感,越来越难接受需要咀嚼的真相。就像吃惯了外卖重口味,突然喝养生茶总觉得淡而无味。但细想那些敢说真话的人:指出你PPT配色混乱的同事,劝你别冲动购物的家人,他们的“毒舌”里藏着的才是真关心。用奶茶甜度衡量建议价值,可能会错失真正有价值的成长机会。
有个有趣现象:健身房教练越是严格督促,学员的减脂效果反而越好。这说明人对舒适区的依赖需要外力打破。把“苦口之药”看作生活教练,虽然入口艰难,却是突破瓶颈的助推剂。下次遇到逆耳忠言时,不妨先深呼吸三次,把情绪过滤后再品其中真味。
信息的价值不在于顺耳程度,而在于能否帮助我们看清盲区。就像导航软件不会因为用户喜欢听好话就隐瞒堵车路段,真诚的建议者同样值得我们报以掌声。在这个AI都能说漂亮话的时代,愿意给你“苦口之药”的人,或许才是真正把你放在心上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