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ǔ cháng zhī yào
成语解释:腐:腐蚀。有害肠胃的药。指肥肉和醇酒
成语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皓步蛾眉,命曰伐性之斧;甘脆肥浓,命曰腐肠之药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有害的东西
繁体字形:腐腸之藥
英文翻译:rich foods
腐:1.腐烂;变坏。例:流水不腐。陈腐。2.某些豆制品:腐乳。腐竹。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药:1.一种可以治病的物品(多指能吃的、敷的或熏洗的)。2.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:火药。杀虫药。3.医治:不可救药。4.毒杀:药老鼠。
哎哟,说到“腐肠之药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是不是有点吓人?别慌别慌,咱们先掰扯清楚它的意思。这词儿原意是指看似能治病、实则伤害身体的药,后来就用来比喻那些“解决问题却埋下更大隐患”的手段。比如有人为了减肥狂吃泻药,结果肠胃搞坏了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腐肠之药”嘛!
那问题来了,这种“以毒攻毒”的法子到底能用吗?你比如说公司为了冲业绩搞全员996,业绩是上去了,可员工个个累得像霜打的茄子。这种操作算不算“腐肠之药”?要我说啊,短期见效的东西确实诱人,但咱得把眼光放长远点,毕竟身体垮了或者团队散了,再好的业绩也白搭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现在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七八个补习班,美其名曰“赢在起跑线”。可你瞅瞅,孩子们连睡觉时间都不够,这不就是往教育这碗汤里撒砒霜吗?说句实在话,这种填鸭式教育就像裹着糖衣的“腐肠之药”,表面光鲜,内里伤身又伤心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时候“腐肠之药”还真躲不开。你看疫情期间用的某些特效药,副作用大得吓人,但为了救命也不得不用。这就跟走钢丝似的,关键得把握住“剂量”和“时机”。老话说得好,是药三分毒,能不用尽量别用,实在要用也得有专业指导才行。
最后唠叨一句,这成语给咱们提了个醒:解决问题不能光看表面疗效,得把“副作用”这茬儿考虑周全。就像吃麻辣烫配凉茶,图个嘴上痛快,可别让肠胃遭罪。生活里的选择啊,还是得讲究个“可持续发展”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