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è ruò sǐ huī
成语解释:面目惨白。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。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孔子再拜趋走,出门上车,执辔三失,目茫然无见,色若死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状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色若死灰
英文翻译:white about the gills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灰:1.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:炉灰。烟灰。2.尘土:灰尘。3.特指石灰:抹灰。4.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。5.消沉失望:灰心。
“色若死灰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张刚看完体检报告,脸色瞬间变得色若死灰,手里的咖啡杯差点摔在地上。这时候你会立刻明白——出大事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'死灰'来比喻脸色?”其实这里藏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。灰烬冷却后的惨白,恰好能表现人受到巨大冲击时那种失去血色的状态。就像被浇灭的火堆,既没有温度也失去光亮,这种视觉联想让表达更传神。
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什么?我发现很多年轻朋友容易和"面如土色"混淆。其实前者强调惊吓后的生理反应,后者更多指病态或虚弱的脸色。比如熬夜加班后可以说"面如土色",但突然得知亲人重病,用"色若死灰"更贴切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场景。比如小说里写:“她接过录取通知书时笑容满面,但看到专业调剂栏的瞬间,顿时色若死灰。”前后情绪的剧烈对比,能让读者跟着揪心。
最近在短视频里看到新用法:有个博主故意把面粉抹脸上装鬼,字幕写着“色若死灰挑战”。虽然不算规范使用,倒反映出成语的生命力——只要用得巧,老词汇也能玩出新花样。下次遇到特别震惊的事,不妨试试这个自带画面感的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