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dú zhī niàn
成语解释:舐:舔;犊:小牛仔。老牛爱抚小牛,用舌舐舔。比喻爱儿女之情
成语出处:宋·张孝祥《答衢州陈守》:“子才老矣,舐犊之念切,人谁无子,惟贤史君哀怜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父母对子女
繁体字形:舐犢之念
英文翻译:The idea of licking the calf
舐:舔:老牛~犊(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)。
犊:小牛:初生之犊不怕虎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念:1.惦记,常常想:惦念。怀念。念头(思想、想法)。悼念。念旧。念物。2.心中的打算,想法,看法:意念。杂念。信念。3.说,读,诵读:念白(戏剧道白)。念叨。念经。念书。4.“廿”的大写。5.姓。
“舐犊之念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说的其实是一个特别日常的场景:老牛会用舌头轻轻舔刚出生的小牛,帮它清洁身体、表达关爱。这种动物本能里的温情,被古人用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呵护。比如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例子:“邻居张叔每天清晨骑车送女儿上学,风雨无阻,这份舐犊之念让整个小区的人都感慨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都流行“独立教育”,父母过度保护会不会反而害了孩子?其实关键在于度的把握。像李姐家的做法就很有意思——她允许儿子自己坐公交去兴趣班,但会悄悄开电动车跟在公交车后,直到看见孩子安全进教室。这种“隐形守护”既给了孩子成长空间,又守住了家长心底那份放不下的牵挂。
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里的“舐犊之念”有了新形态。比如程序员老王熬夜帮儿子调试参赛的机器人,宝妈林芳专门考了营养师证给孩子搭配三餐。这些行为早已超越“舔犊”的原始意象,演化成更具创造性的关怀方式。就像我表姐说的:“现在当父母就像玩闯关游戏,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会解锁新技能需求。”
不过也有值得警惕的现象。去年社区里有位家长天天帮初中生儿子整理书包,结果孩子春游时连水杯盖子都打不开。这让我想到,舐犊之念固然温暖,但就像给小树浇水,浇多了反而烂根。真正智慧的父母,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,把舔犊的舌头换成鼓励飞翔的手掌。
观察身边那些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,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:父母既保持着本能的关爱,又懂得随着孩子成长调整方式。就像我导师常说的:“教育不是雕刻玉石,而是培育种子——你要提供养分,但更要相信生命自己破土的力量。”或许这才是“舐犊之念”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