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ě shí tīng shēng
成语解释:不察实际,只听虚名
成语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贡》:“周显拘时,故苏秦;燕哙利虚誉,故让子之;皆舍实听声,呕哇之过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捨實聽聲
英文翻译:Listen to the sound
舍:[shè]1.房屋:宿舍。校舍。2.舍间:敝舍。寒舍。3.养家畜的圈:猪舍。牛舍。4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:舍侄。舍弟。5.姓。6.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:退避三舍。[shě]1.舍弃:四舍五入。舍近求远。2.施舍:舍粥。舍药。
实:1.内部完全填满,没有空隙:实心儿。把窟窿填实了。2.真实;实在(跟“虚”相对):实话。实心眼儿。实事求是。3.实际;事实:失实。名实相副。4.果实;种子:芡实(鸡头米)。开花结实。5.姓。
听:1.用耳朵接受声音:听广播。2.服从;接受;照办:一切行动听指挥。不听劝告。3.任凭:听其自然。4.判断;治理:垂帘听政。5.英语音译词。金属制的密封罐、筒等。也用作量词:听装香烟。一听啤酒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“舍实听声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它字面意思是“放弃实际的东西,只听声音”,常用来形容人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,忽略本质。比如有人花大价钱买了个名牌包,结果发现质量还不如平价款,这就是典型的“舍实听声”——被品牌光环吸引,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价值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容易陷入“舍实听声”的陷阱?这其实和我们的认知习惯有关。就像网购时看到商品页面的精修图就冲动下单,收到实物却大失所望。大脑往往更倾向于处理直观信息,而深入分析需要消耗更多精力。当代直播带货中的“全网最低价”话术,就是利用这种心理让观众忽略商品实际性价比。
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不妨看看老木匠选木料的故事。有经验的匠人会先掂重量、看纹理,而不是单听卖家吹嘘“百年古树”。这提醒我们:面对重要决策时,应该像中医问诊那样“望闻问切”,建立多维度的判断标准。就像职场面试,不能仅凭简历上的名校光环就认定能力出众,实际操作测试才是试金石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解读。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短视频的视觉刺激,却懒得阅读深度文章;企业追逐流量数据,忽视用户真实需求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保持“虚实平衡”——既要聆听市场的声音,也要守护产品的内核。就像做自媒体,爆款标题能带来点击量,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才能留住观众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被某个网红景点的打卡照吸引时,是否会先查查真实评价再决定行程?生活中处处都是“舍实听声”的考场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多问几个为什么。毕竟,耳朵听到的可能是回声,眼睛看到的也许是倒影,而真相往往藏在需要弯腰才能触及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