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ú tiān hú dì
成语解释:见“胡天胡帝”。
成语出处:阿英《西门买书记》:“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,但他们不识货,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胡天胡地
英文翻译:licentiously
胡: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3.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6.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7.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8.姓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胡: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3.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6.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7.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8.姓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“胡天胡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它其实和“胡作非为”“无法无天”意思相近,通常用来形容人行为放纵、不顾后果,或者环境混乱无序。比如:“他年轻时沉迷享乐,整天胡天胡地地混日子,直到家庭变故才幡然醒悟。”这里的“胡天胡地”生动刻画了一个人迷失方向的状态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儿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?”答案很明确——贬义为主。它常用来批评缺乏自控的行为,比如公司会议上老板敲着桌子说:“项目进度一团糟,你们再这么胡天胡地下去,年底都得喝西北风!”
不过,成语的用法也有灵活性。记得有次在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描写:“塞外的狂风卷着黄沙胡天胡地地刮了三天三夜。”这里既没有贬低自然现象的意思,反而用夸张的词汇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狂暴,这种文学化的处理反而成了亮点。
生活中误用这个词的情况挺常见。比如朋友兴奋地说:“周末我们去山里胡天胡地玩两天!”其实他想表达的是“尽情放松”,但用“胡天胡地”容易让人联想到“瞎折腾”。这时候换成“痛快玩一场”会更准确。
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对了增色,用错了齁嗓子。比如描述孩子拆家可以说“熊孩子把客厅搞得胡天胡地”,既带点幽默又传神;但要是形容朋友创业的拼搏精神,用这个词就完全跑偏了。语言的选择,本质上是对场景的判断力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看到“直播间里主播胡天胡地带货”,你觉得这是在夸主播卖力,还是暗示销售方式有问题?答案可能因人而异,但至少说明——语境才是决定词义的关键。下次用它之前,不妨先想想对方会怎么理解这个“胡天胡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