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òu
  • shí
  • zhě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òu shí zhě bǐ

成语解释:肉食者:吃肉的人,引伸为有权位的人;鄙:鄙陋。旧时指身居高位、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肉食者鄙

英文翻译:the meat-eaters are vulgar -- the noblemen are shortsighted and good-for-nothing

肉食者鄙的意思

肉:1.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。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。2.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:枣肉。冬瓜肉厚。3.不脆;不酥:肉瓤儿西瓜。4.性子慢,动作迟缓:肉脾气。那个人太肉,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。

食:[shí]1.吃。特指吃饭:食肉。废寝忘食。2.吃的东西:面食。小鸡觅食。丰衣足食。3.供食用或调味用的:食糖。食盐。4.人所见到的日、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[sì]拿东西给人吃。[yì]用于人名,如郦食其(jī)(汉朝人)。
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
鄙:1.(见闻)浅薄;(品质)恶劣:鄙陋。卑鄙。2.看不起:可鄙。鄙夷。3.边远的地方:边鄙。4.谦辞。用于自称:鄙人。鄙见。

成语评论

肉食者鄙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讽刺身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。比如古代某个官员为了快速征税,强行加重农民负担,结果引发暴乱。他以为这样能充实国库,却没想到底层百姓早已不堪重负——这种只顾眼前利益、忽视长远后果的行为,正是典型的“肉食者鄙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身居高位反而容易“鄙”?其实这和人脱离实际有关。比如现代企业里,管理层如果只听报表数据而不去一线调研,可能会误判市场需求,推出无人问津的产品。就像有人站在山顶俯瞰城市,虽然视野开阔,却看不清街角巷尾的真实生活。

再举个历史案例:明朝末年,朝廷官员坚持增加辽饷镇压起义军,却对各地灾荒视而不见。他们住在京城深宅大院,吃着山珍海味,自然体会不到“易子而食”的惨状。这种信息隔阂造成的决策失误,让“肉食者鄙”的警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

我认为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普适性。不论是古代的士大夫,还是现代的职场精英,只要长期脱离具体事务,都可能陷入“鄙”的状态。就像长期吃精细加工食物的人,反而容易忘记食材本身的味道。保持清醒的方式或许很简单:定期“接地气”,多听听不同角度的声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肉食者”未必都是坏人。有些管理者确实想做好事情,但被层层上报的信息茧房困住了。就像戴着金丝眼镜看世界,镜片再精美,也可能让视线失真。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批判,而是建立更畅通的沟通机制,让决策者能看到更立体的现实图景。

下次遇到看似愚蠢的决策时,不妨先想想:制定者是否正困在“肉食者”的信息孤岛里?与其愤怒指责,不如尝试用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真实信息。毕竟解决问题的关键,往往在于打破认知的壁垒,而不是单纯批判某个群体。

肉食者鄙的造句

  1. 造句 肉食者鄙,这句话一说,几百年来都没多少人敢大模大样地宣称我爱红烧肉。
  2. 造句 大帅可曾问有志不在年高,肉食者鄙,之言乎?
  3. 造句 肉食者鄙,自古以来,能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做事的官员就少。
  4. 造句 古人早有言‘肉食者鄙’,大哥何必动怒?说来这条规矩倒也不是全无益处,至少为长安城添了一道景致。
  5. 造句 他虽然官做得很大,但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变得越来越浅薄,正应了古人所说的“肉食者鄙”那句话。
  6. 造句 肉类本来我是喜欢的。但是,我们中国向来有一句话说“肉食者鄙?”。

"肉食者鄙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