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ù yíng jī xuě
成语解释:聚萤: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;积雪: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。形容刻苦攻读,勤学上进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一折:“守着那聚萤积雪看书窗,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将军,入为治国头厅相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求学等
繁体字形:聚螢积雪
英文翻译:Accumulated firefly snow
聚:1.聚集:聚会。聚沙成塔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。明天星期日,咱们找个地方聚聚。2.姓。
萤:昆虫,身体黄褐色,触角丝状,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,能发带绿色的光。白天伏在草丛里,夜晚飞出来。种类很多,通称萤火虫。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雪:1.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,多为六角形,是气温降低到0℃以下时,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。2.颜色或光彩像雪的:雪白。雪亮。3.姓。4.洗掉(耻辱、仇恨、冤枉):雪耻。雪恨。昭雪。洗雪。
“聚萤积雪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囊萤映雪”意思相近,都是形容人刻苦学习的精神。但具体怎么用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:小张白天工作忙得连轴转,晚上回家还要备考研究生,桌上堆满了专业书和笔记,台灯常常亮到凌晨——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聚萤积雪”吗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有电灯和手机了,为什么还要用萤火虫和积雪的光来比喻?”这个问题问得好!成语的核心并不在于具体工具,而是强调在有限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的状态。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学生用手机流量上网课,山区教师举着手电筒批改作业,这些场景都在传递同一种精神:环境再难,也要主动创造机会获取知识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成功人士的传记里都有类似“聚萤积雪”的故事。但现代人其实更讲究“聪明地努力”。比如程序员小王每天通勤时听技术播客,主妇李姐边做饭边用手机背单词,这种碎片化学习既继承了传统刻苦精神,又符合当代高效生活节奏。这说明什么?古老智慧需要与时俱进地应用。
再往深里想想,“聚萤”和“积雪”其实暗含两种不同的积累方式。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,但数量多了就能照亮书本;积雪的反光则需要等待特定时机。放在今天,就像有人通过每天读10页书慢慢进步,有人则抓住行业峰会这样的机会突击学习。两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,关键是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持续成长的路径。
最后分享个个人观点:我们不必真的去捉萤火虫或等冬雪,但那种主动突破限制的劲头永远不会过时。与其抱怨加班没时间学习,不如试试把通勤时间变成“移动课堂”;觉得买书太贵,完全可以从图书馆借阅或参加读书会。知识的微光,往往就藏在看似寻常的生活缝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