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ěr
  • wén
  • yǎn
  • ji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

成语解释: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 辛替否传》:“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,爵赏不当,破家亡国者,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眼见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

繁体字形:耳聞不如眼見

英文翻译: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

耳闻不如眼见的意思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闻:1.听见:听而不闻。耳闻不如目见。2.听见的事情;消息:见闻。新闻。奇闻。3.有名望的:闻人。4.名声:令闻。秽闻。5.用鼻子嗅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6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”,现存。

成语评论

大伙儿都知道“耳闻不如眼见”这句老话吧?说白了就是“听别人吹得天花乱坠,不如自己亲眼瞅瞅”。不过这道理真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吗?咱们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王听同事说新开的火锅店辣得能喷火,结果自己跑去一尝——哎嘛,这不就是普通麻辣烫的水平嘛!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那为啥大家总爱道听途说呢?”你别说,这事儿还真有科学依据。心理学上有个叫“信息传递衰减”的现象,就像玩传话游戏似的,消息每过一个人就得打个折。隔壁张大妈说菜市场猪肉涨价了,传到你这儿可能就变成“明天开始全国肉价翻三倍”——你说这事儿能全信吗?

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咱总不能事事都亲自验证吧?拿我自己来说,去年想买扫地机器人,网上测评看得眼都花了。后来直接跑到电器城试用了三款,好家伙,那个号称“静音王”的机器,工作起来跟拖拉机似的!所以说啊,关键时候还得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你们发现没?职场上那些“听说今年要裁员”的传言,十有八九最后都成了谣言。我老同事老李就吃过这个亏,年前慌慌张张找下家,结果公司反而给全员涨了薪。这事儿告诉我们啥?耳听为虚,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,但总比光听别人说靠谱点儿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:在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里,咱既要保持开放心态听八方消息,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。下次再遇到“听说xxx特别神”的情况,不妨先在心里打个问号——要不咱抽空亲自去瞧瞧?保不齐就能避开不少坑呢!

耳闻不如眼见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,但耳闻不如眼见,亲眼见到这数万的玄阶魂器之后,龙辰的心跳不由加快了些,心神也不由自主的散出探向那些魂器。
  2. 造句 终究耳闻不如眼见,当我真正看到了这口从小学起就牢记于心的天下名泉时,还是为它的清澈感到吃惊。
  3. 造句 “耳闻不如眼见,没想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得这么快,这么强。
  4. 造句 耳闻不如眼见,当晚,罗老请我们坐船畅游两江四湖,斑斓的灯光将水系夜景勾勒得分外梦幻精致。
  5. 造句 耳闻不如眼见,这幅画果真画得好,应该去学点长处!第二天,傅山先生就去了李财主家。
  6. 造句 正所谓耳闻不如眼见,记者在漳州市各个车站的采访中,宽阔笔直的进站大道、万事俱备的站前广场等均给联合采访团一行的记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  7. 造句 围观的百姓眼睛都瞪直了,耳闻不如眼见,以前都只是听说,这次可见真的了,而且后备箱里还有十几包呢。
  8. 造句 绝了!耳闻不如眼见,***英俊!
  9. 造句 而拉斐尔是现代人,虽然听人描述过外面世界的混乱,但耳闻不如眼见,他对现实的感悟远远比不上摩信科。
  10. 造句 来自西安的杨姓游客对记者说,“原本是抱着希望来看泉的,以为耳闻不如眼见,现在看来是眼见不如耳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