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uǎ liǎng miàn pài
成语解释:耍两面手法,表里不一,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的序言和按语》:“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两面三刀
繁体字形:耍兩靣派
英文翻译:Double dealing
耍:1.玩;玩耍:让孩子到院子里耍去。全村的大事,可不是耍的!2.表演:耍刀。耍把戏。3.施展;表现出来(多含贬义):耍笔杆。耍脾气。耍威风。耍态度。4.耍弄:耍人。咱们被人耍了。5.姓。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派:1.指立场、见解或作风、习气相同的一些人:党派。学派。宗派。乐观派。2.作风或风度:气派。派头。3.有派头儿;有风度:小王穿上这身衣服真够派的。4.a)用于派别:两派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。b)用于景色、气象、声音、语言等(前面用“一”字):好一派北国风光。一派新气象。一派胡言。5.江河的支流,泛指分支。6.分配;派遣;委派;安排:分派。调(diào)派。派人送去。派用场。7.摊派:派粮派款。8.指摘(别人过失):派不是。9.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点心:苹果派。巧克力派。[英pie]
生活中常听到“耍两面派”这个词,但具体指什么样的行为?举个例子:老张在会议上对着领导点头称赞新政策,私下却对同事吐槽“这方案根本行不通”。这种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的做法,就是典型的耍两面派。
为什么有人选择这种处世方式?其实背后藏着现实的考量。就像菜市场的小王,他既想通过帮邻居代购水果赚差价,又怕被说成“中间商赚差价”,于是对卖家说“帮朋友带的”,对邻居却说“按批发价给你”。看似左右逢源,实则埋下了信任危机——当两方偶然碰面聊天,谎言便不攻自破。
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: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游说各国,对秦国承诺“联楚抗齐”,转头又劝楚王“联齐制秦”。这种策略虽在短期内奏效,但最终导致六国互信崩塌。这提醒我们:建立在虚假信息上的关系,就像沙上建塔,经不起风吹浪打。
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提高,耍两面派的空间其实在缩小。上周朋友公司就出了件趣事:实习生小美在部门群里发错消息,把夸A组长的彩虹屁误发到B组长对话框。这件事倒逼她反思:与其费心维护两副面孔,不如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个人。
有人问:遇到必须“说场面话”的情况怎么办?我的建议是保持底线思维。就像参加长辈安排的相亲,可以礼貌地说“很高兴认识你”,而不必违心夸赞“你就是我的理想型”。给自己留白,比刻意营造虚假人设更让人安心。
观察发现,越是内心笃定的人,越少需要扮演双重角色。他们像清澈的溪流,在不同场合自然呈现不同形态——遇到岩石激起浪花,流过平原则变得舒缓,但本质始终是透明的水。这种流动的真实,或许才是应对复杂环境的最佳策略。